这个人工湖的总面积超过七十万平方公里,比以前地球上最大的湖泊里海还要大两倍,比山河四省的总面积还要大一些。
不过西西伯利亚地区本来是一个巨大的平原,周围地区虽然有矮山环绕,但是海拔差距其实很小。
现在湖水最深的地方其实也只有三十多米,大部分地方只有十几米。
(冰川大河工程的大致线路示意图,小图是冰川时代湖泊与河道。)
冰川时代存在过的西西伯利亚冰川大湖基本恢复,湖水蓄满之后就顺着图尔盖低地流入中亚草原。
远古时代留下的河道遗迹也迅速恢复了生机。
(图尔盖低地,远古冰川大河河道遗迹。)
冰川大河顺着远古时代的河道继续南下,靠近咸海的时候进入了人工修建的河道。
现在的咸海是咸水湖,如果让冰川大河汇入咸海,咸海下游流出的河水盐度会大幅度增加,无法再直接用于灌溉和畜牧业。
所以冰川大河的河道要绕过咸海。
大河工程同时还拦截了汇入咸海其他河流,包括中亚地区最重要的锡尔河与阿姆河,现在咸海的水源已经彻底断流。
以后咸海的水会迅速蒸发甚至干涸,最终留下一个巨大的腌渍盆地。
大明官营产业集团和皇家产业集团分别投资,在咸海周围建设了几座大型的盐场和精炼工厂,从湖岸附近修筑盐场晒盐。
盐场持续运营一段时间,海水留下的盐取得差不多了,就从冰川大河引入淡水,形成带有一定盐度的水库。
未来的咸海地区,会逐渐变成盐场和养殖场,养殖场和盐场的范围由当地土地的含盐量决定。
冰川大河带着锡尔河与阿姆河的剩余水流继续南下,进入图兰平原上的远古河道。
在图兰平原中西部地区向西南方向转向,然后汇入里海的东南部。
官营和皇家的投资公司,将在靠近里海的图兰平原上开挖灌溉运河,引冰川大河的淡水来建设城市、工厂、农场。
将草原上分散的游牧族群汇聚起来,在冰川大河周围的城市和农场中定居。
与此同时,里海与黑海之间的简易运河,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后也基本完工了,黑海与里海之间终于打通了。
由于里海的水面本来比海平面要低二十多米,所以运河打通之后黑海的水开始迅速灌入里海。
里海的水平面迅速上升,简易运河也被巨大的水流侵蚀扩张,不断加深加宽。
直到里海的水平面与海平面相同的时候,这种海水倒灌才会停止。
届时里海将再次扩大几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淹没里海北部的大量荒漠沙地和草原。
当地的居民已经被迁到了黑白北岸或者冰川大河沿岸。
发源于蒙古高原的冰川大河,将依次穿过北海(贝加尔湖)、西伯利亚湖、咸海、里海、黑海、西海(地中海)。
理论上最终汇入了大西洋。
只不过冰川大河中下游全是干旱地区,无论是农业开发还是工业和城市建设,都依赖这条大河提供的水源。
现在流入里海和黑海的水还比较多,但是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少。
再加上里海、还黑、西海的面积都足够广阔,冰川大河的水注入之后的影响不明显,现在和未来很难直接观测到。
冰川大河对神欧大陆内部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北海到西海的航道全面打通,神欧大陆内部就有了一条超级大动脉。
未来的运河两侧将会成为内陆居民的天然聚集地,也会成为大明控制内陆的重要工具。
想要生活变好,就要到河边来居住,也只能接受大明的管辖。
与此同时,三峡水利工程、刚果河水利工程,以及在霖洲的几个水利大型工程,最近几年也已经陆续完工。
三峡上的几个大型水库,足够储存上游大半年的径流量。
湖北及以下地区降水过多的时候,三峡水利工程的几个大坝可以直接关闸停水。
让长江中下游专心排解本地的洪水。
三峡工程完成的之后,困扰湖北地区上千年的频繁水旱灾害基本得到了根治。
而刚果河上的几道水坝,也成了非洲西海岸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各种工业产业也开始在刚果河中下游汇聚。
非洲西海岸中部工商业中心已经基本成型。
前沿尖端科技方面,在朱简烜的直接推动下,半导体产业又快速发展了十年。
现在已经接近于第一代奔腾586的处理器,已经有了独立的专用显示芯片,有了非常成熟的机械硬盘。
大明的富裕阶层能够用上的个人电脑,已经与朱简烜前世九十年代非常接近了。
不过由于朱简烜的特意安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