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 第730章 孙夫人城

第730章 孙夫人城(1/2)

    承武二年(公元250),十一月十三,公安县孱陵城。

    夏侯献自襄阳移驾南郡以来,绝大多数时间待的地方不是治所江陵,而是南面的公安县。

    今日,夏侯献在公安县城西边的孱陵城接见了公安令杨肇等人。

    手中拿着杨肇所书的公文,天子开口夸赞道:

    “杨卿这隶书,流畅自然,张弛有度,有定陵成侯几分功力。”

    其实夏侯献不懂书法,感觉这些文人墨客写得字都挺漂亮,但真要让他细说,却也讲不出什么门道。

    只不过前世他在翻看一本闲书时看到,民国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谭延闿曾研习过东武的书法。

    当时他就疑惑,汉武、光武、魏武他听说过,东武是个什么来头?

    于是就又深入了解了一番,才知是晋朝的东武伯杨肇。

    话说这杨肇是故中领军杨暨之子,当年夏侯献走马上任之际还与其父有过交集。

    得到天子夸赞,杨肇谦虚回道:“臣不才,岂敢与钟太傅相提并论。”

    说着,杨肇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天子身旁的钟会,那眼神好像在说:不敢在钟郎面前班门弄斧。

    钟会没说话。

    老实说他跟杨肇不熟,也懒得评价。

    他从小混得都是由司马氏、荀氏、陈氏等名门望族组成的上流二代圈子。

    至于杨肇,荥阳寒素出身,父亲曾任中领军,祖父是骁骑将军杨恪,标准的兵家子之后。

    这种人与许褚、张辽等人的子孙坐一桌还差不多,跟他们交友,还不够档次。

    “杨卿莫要谦虚。”

    夏侯献笑道:“年初,东郡太守潘芘回京述职,还曾向朕举荐杨卿。聊及书法方面,赞卿草隶兼善、尺牍必珍。”

    “记得那年公安新附,百废待兴,盗贼横行,人心惶惶....而卿上任这几年则颇有改观,黎庶皆称善。”

    “都说杨卿是审理疑狱的行家.....这样吧,御史台位子有阙,卿补治书侍御史,可否?”

    杨肇虽然谦虚,但实打实的升迁摆在眼前也是相当干脆,旋即拜谢:“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对了。”说完了正事,夏侯献随口问起一桩闲事:

    “朕听说脚下的这座孱陵城,当地人称其‘孙夫人城’,可有此事?”

    “确有。”杨肇点头,“听本地老者口口相传,当年左公迎娶孙氏女之后尤为宠爱,特为其筑了一座别城,以示敬重......正是此城。”

    “左公?”筑城这事略有耳闻,但让夏侯献感到疑惑的是这个称呼。

    “也就是刘备刘玄德。”杨肇道。

    夏侯献心中一笑,明明是夫妻分居,貌合神离,互相防备,竟能传得如此相敬如宾。

    看来刘皇叔在民间的人望确实很高,不愧是汉末第一魅魔。

    杨肇随即为天子解释起一个典故。

    公安县在汉时就叫孱陵县,时年刘备官至左将军领荆州牧,镇油江口,民间多称他为“左公”。

    有一段时间,刘备的旧部经常写信询问他的现状:“左公安否?”

    不知道刘备真的公务繁忙还是玩行为艺术,基本只回“公安”二字,表示自己安然无恙。

    后来有幕僚说:“公安”二字有左公安营扎寨之意。

    刘备觉得寓意不错,遂将孱陵改名公安。

    当然,孙权得到荆州后觉得晦气,直接就把名字改了,但现在魏国又改了回来。

    叫什么其实无所谓,重要的是区位优势。

    公安这里水系发达,沿江水位高,适合大船停泊,江边地势平坦面积还不小,是绝佳的驻军之所。

    它的战略地位不比北面的江陵城差不了多少,时年糜芳镇江陵、士仁屯公安;吴占时,朱然镇江陵,诸葛瑾屯公安。

    由此可见一斑。

    江陵更注重北面和上游来的敌人,而公安则偏向下游攻防。

    是的,比起伐蜀之役,大魏天子现在更关注荆州战场。

    毕竟自古以来的战争,兵力优势情况下一败涂地的例子也不乏少数,何况是以少敌多的战役。

    .....

    入夜,夏侯献就在孙夫人城住下。

    城不大,一眼就能看到头,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这城是有较为完善的防御工事的。

    “听说你姑姑嫁给刘备时的陪嫁里,有一支侍女卫队?”

    城中行辕的房间内,夏侯献好奇地问道。

    “妾不知。”孙小虎背对着天子,坐在铜镜前梳着长发。“那时妾还未出生呢。”

    “也对。”夏侯献又问,“那你长大后见过这位姑姑吗?”

    小虎手中的木梳停了下来,“记不得了,兴许不记事的时候见过?”

    “长大后,阿父从不提姑姑的事情,我和姊兄们最多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位姑姑,其他的知之甚少。”

    夏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