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 第708章 阳安关

第708章 阳安关(1/2)

    事实上,就在长水校尉李苞修复褒斜栈道,陈泰军得以进入汉中平原之时,北线的战事已陡然加速。

    在此之前,征西将军夏侯霸率主力从傥骆道入蜀,期间没有受到任何阻拦。

    这一度让夏侯霸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当年夏侯渊被斩于定军山,得知噩耗的夏侯霸心急如焚,从宗亲那里四处打探前线的消息。

    后来得知,当年刘备在布局定军山的同时,还派兵在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等多处设防——傥骆道设兴势围,褒斜道派陈式驻防、陈仓道有马超、张飞。

    其目的,就是为了阻止关中曹操的援军。

    曹操最终选择了褒斜道,凭借先锋徐晃击溃陈式,魏军主力才得以进入汉中,真可谓是不易。

    可如今,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进来了?

    不过夏侯霸并没有洋洋得意,进入汉中平原后,他当即探查蜀军的部署。

    不探不知道,一探吓一跳。

    汉、乐二城各自竟然只有五千左右的守军,治所南郑更是直接被放弃了。

    当然,在蜀军坚壁清野的情况下,汉中的物资必然屯在各处军城,攻取南郑显然没有太大意义。

    于是夏侯霸命前军将军马隆、左军将军丁鸿各率一万人分别围困汉、乐二城,自己亲率大军直奔阳安关而去。

    兵法云:“五则攻之,十则围之”,一万人自然是围不了五千守军的,准确来说是在城下看着。

    反正算上黄金围的柳隐,整个汉中平原总共就这么一万三千守军,夏侯霸谅蜀军也不敢出来。

    魏军主力沿汉水抵达阳安关后,随即发起进攻,结果像是过菜市场一样,轻松突破。

    当时收到这个军报的夏侯献也很吃惊,但在与诸多谋臣于后方探讨后才明白缘由。

    阳安关原名阳平关,此地并非像剑阁那样的天然屏障,而是张鲁一手建立的,以走马岭和白马城为依托的军事要塞。

    走马岭居高临下,俯瞰汉水,是绝佳的了望台。

    白马城则是两道的必经之处。

    敌军不管是从金牛道来还是从陈仓道来,都绕不过它。

    若有人攻打白马城,走马岭上的驻军不仅可以提供视野,刺探敌军动向,更能随时下山断其粮道。

    纵观华夏两千年历史,只有割据汉中的张鲁有这个独特的需求。

    然而蜀汉全有汉中、蜀中之地,阳平关的战略地位就变得不那么重要。

    在这时候,它改名阳安关,又称阳安口,后世称古阳平关。

    而真正的防御核心是金牛道与嘉陵江的交汇处——关城。(后世阳平关镇)

    不过现在的阳安口并非完全不设防。

    就在夏侯霸的大军还在傥骆道上进军的那会儿,姜维就向朝廷请求援兵堵住阳安关,以完成“收口子”的战略构想。

    但它与朝廷的扯皮浪费了太多时间,并且成都距阳安关本就比傥骆道远。

    再加上阳安关主要应对来自陈仓道的敌军,对于汉中平原这一侧原本就没有完善的工事,面对大军压境,自然不是一合之敌。

    与此同时,陈泰经褒斜道入汉中终于与夏侯霸会师。

    ..............

    “他妈的,快点走!”

    白马城内,一名魏兵正用刀鞘抽打着蜀兵俘虏的屁股。

    俘虏们被逼迫着从粮仓里搬运粮袋,这是他们三千守军三个月的存粮,甚至是未来蜀中援军的应急粮,可还没吃多久,如今却资敌了。

    白马城中有座大营,此处原是守军将领的指挥所,如今变成了夏侯霸的军营。

    “都督,下官已书写完毕,请您过目。”

    夏侯霸从文吏那接过战报,仔细审阅了一番,这毕竟是要送往陛下那的战报,不可有疏漏。

    确认无误后,他装进信筒,封好封泥,将战报递回去:“去吧。”

    “遵命。”

    看着文吏离去,夏侯霸伸了个懒腰。

    军营外传来马蹄声,不多时陈泰带着几个亲兵来到征西将军的帐中。

    “玄伯,你可来了!”

    见对方入内,夏侯霸径直站起身来。

    “都督。”陈泰拱手施礼。

    夏侯霸面带笑容,伸手道:“快坐。”

    他可太喜欢陈泰了,这位不仅是他多年的老部下,更是他的智囊。

    老实说,这些年在陇右的诸多战事之谋划,多半出自陈泰之手,夏侯霸常常只需要负责督军和押运粮草,然后坐等朝廷封赏。

    地位不同,心态也会有变化。

    以前为将时,他猛打猛冲,勇敢无匹。而今身为统帅,自然要有所克制。

    至于战略谋划,夏侯霸不擅长,所以他愿意交给擅长的人去做。

    “玄伯。”他看向陈泰,说道:“我已将阳安关守将的首级送去汉城,乐城那边也会派人去劝降。如今整个汉中已是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