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 第644章 心有B数的司马望

第644章 心有B数的司马望(1/2)

    第644章 心有b数的司马望

    “司马卿不必多礼。”

    夏侯献没有摆帝王架子,只背着手走到司马望身边,说道:

    “子上经常在朕面前夸赞卿,前些年还举荐卿做了这典农中郎将....

    这些年屯区产量提高、太仓粮草丰足,朕心生慰,此皆卿之功劳。”

    司马望汗颜道:“此乃臣分内之事。”

    “司马氏能人辈出,朕听子上说,卿自幼读兵书,识战阵,今却疲于农事,属实是大材小用。”

    “不过现在不同了,伏波府建成后须有良将操练屯兵,而这些屯兵日后会是中军的基石之一,此担不可谓不重。”

    夏侯献走了两步,拍拍司马望的肩膀:“勿要让朕失望。”

    司马望激动地拱手道:“臣必当竭力。”

    “善。”夏侯献欣慰一笑。

    司马望忽然恭声问道:“敢问陛下何日启程?呃..臣的意思是,如若陛下还在宜阳待些时日,臣可召集伏波府屯兵操练,请陛下一观。”

    夏侯献曾经确实打算在屯兵面前露个脸,以此来表明天子实行授田的态度与决心。

    但此刻他却拒绝了司马望的提议:“以往军屯的训练大多安排在冬季,如今秋收刚过,屯民们忙了大半年,暂且让他们休息休息吧。”

    “诺。”

    夏侯献觉得面子工程没那么重要,只有好的制度存在,才能真正吸引农民来官田耕种。

    历史上曹魏后期的官田赋税极重,完全违背了初衷,屯民们宁愿去士族豪强的庄园里为奴,也不愿被官府剥削,可见一斑。

    君臣二人又聊了一会儿,司马望临走前,夏侯献忽然感慨了一句:

    “以往朕出征只顾行军打仗,却是忽略了民情。此番巡查才理解民生之艰辛,而且我朝的吏治也存在不小的问题。”

    “朕听说某些官员中饱私囊,将官田私卖与周边豪族。”

    “又有某些官员虚假登记,将原本直属宜阳的屯田客发往野王。”

    “还有某些官员......”

    一句句“某些官员”不断刺痛着司马望的内心。

    诚然,他在洛阳典农任上确实用心做了,也做出了一定成绩。

    但为家族谋私利这种事却从未落下。

    陛下都如此直白地提到“野王”二字,司马望再傻也明白,这是在点他呢!

    野王屯区正是在河内郡!

    如今洛阳周边的官田都有或多或少的侵占,更别提司马氏盘根错节的河内了。

    一个屯民一睁眼,到了野王。

    再一睁眼,好家伙,直接就成了司马氏某个庄园里的农奴!

    夏侯献其实知道,当年司马昭任典农中郎将时就暗中做过这类事,只不过当时正与司马懿、王凌等人共同秉政,不想拿出来激发矛盾。

    但现在不同了,初次只是敲打,再一次,就自己看着办吧。

    .....

    午时,西巡队伍离开宜阳踏上驿道。

    在这之后就不能在洛水上乘船,则是需要走很长一段山路才能抵达黄河南岸的陕县。

    日落时分,队伍在山中扎营休整。

    吃过晚饭,夏侯献在御帐中召见御史中丞杜恕和中书侍郎钟会。

    杜恕现在看钟会的眼神有些微妙,他寻思着自己跟这后辈也没有仇怨,为何会主动查自家的坞堡?

    不过杜恕此人还是为官清廉的,自从卸任弘农太守,将泉坞交由弟弟杜理经营后就没怎么管了。

    听闻杜理在天子脚下还敢做这种勾当,当即气得吹胡子瞪眼,给杜理去了一封家书。

    书中训斥弟弟:先父(杜畿)和为兄皆治理州郡多年,为政有道,极力打击不法豪强.......你倒好,成了父兄以前最痛恨的那种人!?

    此番宜阳一行,杜恕一口气弹劾了宜阳包括县令、县尉在内的大大小小官吏八人之多。

    夏侯献看着他气急的样子,心中想笑却只能强装镇定。

    这正是此番带杜恕随驾出巡的缘由!

    最终杜理以赠庄客劳军为名,释放了三百人,夏侯献默许了这个说法,算是给杜恕一点脸面。

    另有宜阳卫氏这样的小地主主动示好,这支卫氏的祖上说不上是陈留卫氏还是河东卫氏,总之两边都不认。

    坞堡主卫滕十分上道,不仅主动归还隐户,还向官员举报哪家庄园藏匿屯客,哪家族长强制兼并田产。

    他不惜得罪当地大族也要行此事,可谓是脸都不要了。

    不过也能理解,卫氏本身就快被杨氏(分支,主脉在华阴)之类的豪族挤压得快要活不下去,不如赌一把。

    事实证明他赌对了,宜阳官场震荡,许多职位有阙。

    夏侯献为了表彰他,赏他宜阳县尉一职。

    得知此事的卫滕,嘴都要笑歪了,对于宜阳卫氏这样的小家族而言,这一搏,单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