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 第642章 隐户

第642章 隐户(1/2)

    第642章 隐户

    父子二人很快带着家仆们赶到坞堡外恭迎。

    “京兆杜理,见过钟侍郎。”

    钟会对着杜理上下打量一眼,还礼道:“颍川钟会。”

    杜理也仔细瞧了瞧眼前的年轻官员,约摸着跟自己儿子一般年纪,不禁心中咋舌。

    门第高果然便宜,京兆杜氏虽说也是大族,但和颍川钟氏还是差了一些底蕴,至少在当朝的品级不如钟氏。

    “不知此番二位有何公干?”杜理陪笑道。

    “杜坞主,此番...”牛户曹正欲开口,钟会却直截了当地说:“查户!”

    “杜某自当配合。”杜理处变不惊,笑容依旧和煦,侧身伸手说道:“请。”

    隐匿户口历代均对此类行为设有严惩,《魏律》中同样如此。

    曹操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正式颁布“户调制”,规定每户出产绢二匹、绵二斤,和田租并行。

    因此,官府必须掌握更准确的户籍数据,士族豪强每隐匿一个户口,就意味着官府少一份税收。

    此消彼长,渐渐地大族们富得流油,朝廷则愈发贫弱。

    在户曹的小吏们忙活之时,钟会二人被杜理邀请到坞堡二楼的一间客堂内歇息。

    钟会与杜理简单寒暄一阵,仆役走来对着杜理耳语一番,他点了点头,而后看向二人赔礼道:“老夫先失陪一下。”

    杜理转身离去,牛户曹朝着门外张望了几下,随后压低声音说道:

    “钟侍郎,京兆杜氏乃关中大族,杜坞主的阿兄正是杜中丞。”

    钟会拿起茶碗抿了一口:“你与我说这些做什么?”

    牛户曹一愣。

    这不应该啊,他自认为点到为止,像钟会这么大的官不会不清楚他在说什么。

    钟会放下茶碗,嗤笑一声,问道:“杜氏门第高,能比河内司马氏门第高吗?”

    “呃...”牛户曹迟疑道,“不知钟侍郎是何意?”

    “你可听过司马芝?”

    “恕下官孤陋寡闻。”牛户曹摇了摇头。

    “什么都不知,你是如何为官的?”钟会语气有些狂妄。

    牛户曹心中腹诽,咱就是跑腿的小吏,也不是官啊,面上却是恭敬地拱手:“还望钟侍郎解惑。”

    钟会闲着也是闲着,便与牛英科普了一番。

    司马芝此人虽不是司马防一脉,但也是实打实的河内温县司马氏族人。

    建安年间司马芝任菅县长时,执法严正,不畏强暴。

    时年地方豪强郡主簿刘节拥宾客千余家,都不服徭役,司马芝便强迫刘节代替宾客远行。

    司马芝任河南尹时,曹洪的奶妈当与临汾公主的侍者进行淫祀,司马芝依法将她们打入大牢。

    不管卞太后如何软硬皆施,司马芝都避而不见,秉公执法。

    出身大族的他并不像印象中的那般“官官相护”,这个时代还是有不少大族官员愿意用心治理地方,而不是只为门户私计。

    这下牛英懂了,钟会这是要来真的!

    也对,天子出巡能不动点真格吗?

    牛英心中叹了口气,赶紧查吧,早点查完早点完事。

    不多时,户曹底下的七八个小吏回到房内向二人汇报,一同回来的还有杜理父子。

    小吏禀道:“经查泉坞非在册户口二百零三人,其中男丁一百二十八人,妇孺七十五人。”

    闻言,钟会和牛英皆是一愣。

    二人一个出身大族,一个是基层吏,都清楚里面的门道。

    连藏都不藏,就这么放着让人查?

    这时,杜理面露愧色地说道:“钟侍郎、牛户曹,老夫知罪,拖欠的赋税定当如数上缴,不,加倍!”

    见杜理非常有诚意,牛户曹满意地点点头,随即看向钟会,心说这事就这么办吧,彼此都体面。

    谁料钟会却说道:“这个暂且不提,先说说看,这些隐户是从何而来?”

    杜理当即脸色一沉。

    牛户曹神情一滞,稍稍往后退了两步。

    过不多时,杜理却是笑道:“实不相瞒,这些人原本是前弘农太守李翼庄园里的部曲、僮仆、佃户。”

    “李翼因罪获刑,全家或诛或流放,庄园里的私产就成了无主之民,多为弘农各大坞堡所拢。”

    李翼?钟会记得此人好像是李丰的倒霉弟弟,当时夷李丰三族正是自己审核的名册。

    只听杜理继续说着:“老夫见他们居无定所,食不果脯,便好心收留了一批.....”

    “说得轻巧。”钟会却讥笑一声打断了他,语气很不客气:“说什么无主之民?门户之私罢了,何必粉饰如此?”

    “是是。”杜理老实地点头迎合。

    场面变得有些尴尬,牛户曹赶忙出来打圆场,他脸色一沉看向杜理:

    “杜坞主,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官府自有处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