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 第640章 伏波府

第640章 伏波府(1/2)

    第640章 伏波府

    秋收过后的田野像褪去华服的老者,袒露出质朴的筋骨。

    这里是距离洛水畔二十里的阳市邑,隶属弘农郡宜阳县,也是洛阳民屯和洛阳典农中郎将的驻地。

    至于洛阳典农为何在弘农而不在河南尹?

    大概因为这里是弘农最靠东的一个县,毗邻洛水,与洛阳自成一脉,天然受洛阳控制。

    而此路位于河谷地带,背面是崤山余脉,南面是熊耳山,顺着河谷往洛水上游走快到卢氏县往西北方向走则可抵达陕县。

    如今秋收刚过,屯民们基本都待在乡间的家中,闲暇之余可能会去宜阳县城采购些日常用度。

    屯民李盼丰的祖父是早年三辅之乱时逃亡关东的流民。

    阿父曾应募偃师县兵,退役后则被编入了洛阳民屯,阿父死后李盼丰幸运地分到了田地,得以维持生计。

    魏国的民屯实行分成制:官牛田者,官得六分,百姓得四分。私牛而官田者,与官中分。

    李盼丰今年二十三岁,他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五年来的变化。

    记得先父在世时,哪有什么四六分啊,有三七就不错了,最厉害的时候二八分,一家人饭都吃不饱。

    好在洛阳这地方多年没有战事,否则他们一家可能活不到现在。

    但这五年真的改观不少,分成比例基本达到了约定的四六分,官府还经常提供耕具。

    听邻居王武说这都多亏了朝廷里的那位夏侯丞相,若非丞相执政清明,官员对他们压榨只会变本加厉。

    这日,李盼丰打算去县城一趟,出了院门走了一阵,忽然瞧见邻居王武正步履匆匆。

    “阿武,你也去宜阳?”他招了招手,问道。

    王武回过头来,奇道:“去啥宜阳啊,你难道没听说?陈功曹召咱们去官署集合,说是要大事宣布。”

    “噢,我说那时吾儿支支吾吾跟我说了一串,我还以为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你家大郎还不到三岁,能说明白就有鬼了....好了,别啰嗦了。”王武拽着他,“走吧。”

    当二人赶到官署前时,已然聚集了不少人。

    人头攒动之间,李盼丰左顾右盼,发现“四邻八舍”的屯民们都探着脑袋向功曹的方向看去。

    由于二人来得稍晚,只能站在人群后方,直到功曹念完一份公文,他俩愣是听得零零碎碎,不得其解。

    李盼丰想问却不好意思开口,王武没他那么腼腆,直接大声问道:“陈功曹,这授田令是什么意思,俺没听清!”

    “王武,难不成你耳朵长毛了?”陈功曹笑骂一句,引得众人一阵欢笑。

    他平日就是负责管理这批屯民,关系很是熟络。

    “本官再说一次。”陈功曹清了清嗓子,抬高声音道:

    “男子十五岁以上授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

    “所谓永业田,只种植桑、榆、枣、麻,不种谷物,不可买卖,但可继承。”

    “功曹能说得再明白一点吗?”人群中忽然有人打断。

    紧接着就有人嘲笑道:“真蠢,就是你死了,地归你儿子!”说完,大声问功曹:“陈功曹,是这个意思吧?”

    “话糙理不糙。”陈功曹摆摆手,有些不悦地说道:“你们不准再打断本官了,本官就再说这一次啊,再不懂就自己下去讨论吧,我可没那么多时间。”

    屯民们安静了下来。

    陈功曹继续道:“所谓口分田,只可种植谷物,不可买卖,死后归还官府。”

    “两种田产的分成还和以前一样,官牛者六四,私牛者中分。”

    “另外,每年需要替官府服役二十日,亦可用财货抵役。”

    这下在场大部分人都听懂了,比起口分田,他们其实更关心永业田。

    因为口分田就跟他们之前差不多,只不过以前没有明确规定亩数,基本就是分给你多少你种多少,有时想要多点收成还得贿赂一下官员。

    但这个永业田就太赞了啊,光名字就非常赞。

    尽管只有区区二十亩,少的可怜,但它是可以传给儿子的!

    一下子踏实感就来了有没有?

    屯民们双目放光,越听越起劲。

    陈功曹最终说得口干舌燥,骂骂咧咧地走了。

    屯民们解散,各自回家。

    一路上李盼丰就在那里不断回顾着方才的事,不多时转头问结伴而行的王武:

    “土地的事我倒是听懂了,但军府是做什么的?我不是很理解。”

    王武利索地说道:“听陈功曹那意思,咱阳市邑要改军屯了。”

    “军屯?”

    “对,之后咱们这些人归军府管,好像叫什么‘伏波府’,俺感觉就跟以前典农官署差不多,只不过变成军屯。”

    李盼丰更加疑惑了:“宜阳又不在边境,做军屯作甚?”

    “上面要改,咱还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