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 第637章 理政和小宴

第637章 理政和小宴(1/2)

    第637章 理政和小宴

    “我们这是要去哪?”

    “不知道。”

    “哎哎,我倒是有所耳闻。”

    “怎么说?”

    “嗯....不算是什么好消息,据说我们要服侍的那位贵人凶厉得紧,曾经在宫中仗杀过天子的宠妃!”

    “果,果真吗?是当朝天子的?”

    “那怎么可能,自然是前任天子,呃..或许是前前任?”

    “太吓人了,还不如就在坊中孤独终老,我可不想被杖杀。”

    “没办法的事,我们也就是托了当今天子刚刚登基,大赦天下的福,否则岂能被抹去奴籍。像我们这样宫外没人捞的,能留在宫里服侍皇室已经不错了,至少不会饿死。”

    “可万一以后没有顺了那位贵人的心思,被杀了该怎么办?”

    “只能谨言慎行,还能怎么办?”

    “噤声!”中年宦官转过身来,一甩拂尘,瞪着叽叽喳喳的宫女们。

    队伍里的孙鲁班低头不语,眼中满是恐惧。

    不多时,一行人终于抵达一间宫殿前,孙鲁班抬头望向殿前的匾额,上面写着:明元宫

    ................

    自夏侯献登基已经快两个月了,老实说除了刚住进皇宫的几日有些许新鲜感,其他的似乎和以往没什么不同,毕竟他早就执掌了魏国的权柄。

    御案上摆着两摞卷起的竹简,尽管这已经是被各省层层筛选过后的,数量却依旧不少。

    夏侯献忽然有点羡慕曹叡,继位后努力了几年,等大权在握后便放飞自我,沉溺于修建宫殿和后宫淫乐去了。

    曹叡甚至还封了一堆女尚书专门替他批阅这些烦人的奏表.....

    夏侯献揉着太阳穴看着这些奏表,质疑曹叡,理解曹叡,成为.....

    那还是算了吧。

    定了定心神,他继续忙碌起来。

    这是雍州刺史陈泰的上表,表文中说,姜维占据临洮后将一万大军就地驻扎。

    其原因容易理解,雍州军主力尚存,前番战事后陈泰和夏侯霸的军队并未回关中,甚至连上邽都没去,就驻在陇西的襄武。

    姜维迫于军事压力,不愿撤军属实正常,毕竟新占的县城屁股还没坐热,现在离去太过可惜。

    见状,陈泰上表请求继续屯驻陇西,建议不必急着反攻,只需要耗着也许就能逼姜维撤军。

    这么做的理由,陈泰在表文里也陈述得十分清楚——蜀军粮道堪忧。

    在据有临洮前,蜀军在陇西一带的前哨之城是羌道城。

    此处位于阴平、武都二郡的交界,归武都郡管辖。

    羌道城外有个地方叫沓中,以往姜维出兵只要是进攻陇西或是凉州一带,基本都会在此地集结。

    然而问题来了,沓中毗邻白水,粮草辎重运送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沓中到临洮这段的白水支流水量很小,到了冬季几乎无法支撑漕运。

    并且支流在半途就改道了,因此蜀军想要运粮至临洮,不得不多走百余里的山路。

    诸葛亮当年北伐总是陷入粮困,不是因为成都和汉中没有粮食,而是秦岭运粮耗费的人力物力极大。

    民夫们一来一回吃掉的粮食,并不比在外的征战的士兵少。

    此刻的姜维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最后陈泰表示,姜维现在最大的压力不在魏军,而在于蜀汉内部。

    看到这里,夏侯献似乎能感受到姜维心中的无奈。

    目前,姜维如果只留小部分军队留守,率大军回沓中就食,就会被陈泰轻易收回临洮。

    但不撤的话,各方面压力都挺大。

    这临洮城宛如鸡肋。

    如果姜维可以在蜀汉军界说一不二,那他倒是可以征调大量民力为军队服务。

    但遗憾的是,现在费祎说了算,而他最不愿意浪费民力。

    “泰雍。”夏侯献把册子卷起,看向中书侍郎辛敞,“这份准了,交与尚书台。”

    “臣遵旨。”辛敞恭敬地接过册子,拱手离去。

    ....

    十月初六,夏侯献在华林园办了个小宴会,主要宴请一些朝中重臣。

    “朕登基快两个月了,想必再偏远的地方也该收到消息了吧?”

    这句看似开玩笑的话,实则是在考察官员们是否有认真落实工作。

    新君登基,是要昭告天下的。

    如何昭告?当然不是在洛阳宣读个诏书就完事了,而是朝廷要派使节向各个州郡通传。

    就像现代的集团公司一样,企业有什么巨大变动时,要向分公司各个部门发集体邮件通知。

    不过夏侯献继承魏制,这意味着这个集团公司只是董事长换了而已,大家的“工位”甚至“工牌”都如故,该干什么干什么。

    当然,能够知道这件事的顶多是各地将军、官员、士族、豪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