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 第630章 避讳与封赏皇子

第630章 避讳与封赏皇子(1/2)

    第630章 避讳与封赏皇子

    历来君王避讳大致分为“改字”,“空字”,“缺笔”,“改音”四种。

    “改字”很简单,就是顾名思义,夏侯献看向钟会直接问道:“士季以为,常用的字中有哪些需要改?”

    钟会开口答道:“例如【献策】可改为【进策】,【进献】可改为【进贡】或是【进奉】....呃....”

    说着说着,他有些犹豫:“陛下的表字是否要讳?”

    夏侯献想了想,一般来说表字是不用刻意去避讳的,但有时候也要遵循当政者的意志。

    他忽然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

    那日在相国府观看《魏略》,其中有一句:

    “时与太祖相戏,每在席,不自限齐,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

    当时夏侯献看完当即一愣。

    “某甲”是什么玩意?

    又结合了上下文他这才理解,“某甲”原来是“阿瞒”二字。

    之后他都不用看是谁的传记,只看语气这么装逼就知道此人是许攸徐子远。

    不过夏侯献的关注点倒不在许攸,而在于这个用法。

    他感到无语,这玩意儿也要讳啊?

    一番思考后,夏侯献说道:“表字不用了,官号、人名、公文等只要【奉明】二字不连续使用,无须讳。”

    “唯。”

    钟会默默记下。

    至于“空字”是指在书写过程中,遇到“献”字的地方就空出一个字的位置,不写出来,以表示避讳。

    在不得不用此字时,例如在太学考试、中正评品的时候,也可用“缺笔”,即在不影响识别的情况下,故意减少该字的笔画。

    而“改音”,用得比较少。南言北语发音各不相同,实施起来很繁琐,于是夏侯献就不打算弄了。

    “对了。”夏侯献沉吟一声,说道:“皇后的名字无须避讳,和朕的表字一样,只要不连续使用,皆可。”

    这是元姬主动提的。

    这两字太过常用,要是连“姬”字都避,那人家王公大臣的小妾之旁称难不成都要改?

    比如孙姬、刘姬要改成什么?

    王元姬不想给臣民带来太多不必要的麻烦。

    夏侯献感到欣慰,同时他对自己名字的避讳也并不严格。

    如同晋朝避司马师的名讳一样,顶多是把一些官职,例如“太师”改成“太宰”,“军师”改成“军司”,不可能什么都去讳。

    儒学经典中还有诸如“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这类的内容,哪不成为了你一个司马师去改经典不成?

    说白了,对于夏侯献而言,只要不在大殿上出现“倭国使者进献珍宝”之类的话语就行。

    “臣遵旨。”钟会拱手应下,连笔都不用,只是心里默默记下。

    夏侯献看了他一眼,无声地笑了笑。

    现如今手下这些近臣都十分听话,自己有任何想法和需求,只要象征性地商量商量便可推行下去。

    毕竟他有二十多年的底子在这里,而且近臣中的大部分人此前和他都是从属关系。

    即便是关系相对远一点的中书令荀顗、中书监韦诞二人,想来也是不敢指手画脚。

    然而自己的后代就要跟这些“宰相”们博弈了,想推进个事情,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什么都不行。

    如此看来,曹叡在位的前半段真可谓是明君。

    ..........

    八月三十日,中书令荀顗手握一份军报来到太极殿东堂。

    “陛下,陇西来报,雍州军大捷,二皇子亦有神勇表现,封爵一事,是否要提上议程?”

    夏侯献离开御案,走向荀顗,后者将战报恭敬递上。

    拿过战报,一边翻看,一边走向御案边一张悬挂的地图旁。

    此番姜维率先忍不住,率军回援麴山二城。

    之后在洮河南岸被陈泰军所阻,对峙了三日后突然得知夏侯霸已进逼洮水,企图切断自己退路。

    于是姜维迅速撤军,导致句安、李歆等人只能继续困守孤城,败局已然注定。

    此后,征西大将军夏侯霸命镇西将军陈泰进入洮西,击羌人部落。

    镇西司马夏侯森,击杀羌酋俄烧戈,降服者万馀落,威震洮西。

    “吾儿神勇。”夏侯献捋须一笑,坐回御案前。

    自己的嫡次子从小调皮捣蛋,游侠之风甚浓,但正因为如此,在军事天赋上比他兄长要强上不少。

    封爵嘛......夏侯献沉思着。

    登基不久,千头万绪。

    近来有许多重要的事要一桩桩、一件件地干,这皇帝才当了半个月,他就有点想当甩手掌柜了。

    “荀卿草拟诏书。”夏侯献终于开口。

    荀顗赶忙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笔,在地毯上铺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