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按兵不动,他在等,等美国对海军部长的施压。
如果是以前,美国的态度不会对法兰西造成什么影响,毕竟那是在大西洋另一头的国家,影响力跟近在眼前的世界第一强国英国相比差远了。
但现在。
当美国的物资和兵力足以影响战争胜负时,其态度就不容忽视了。
夏尔打算借一次东风,趁美国对海军部长表达不满时对其发难,到时反对派议员和资本家都不敢轻易保他。
夏尔很有耐心,一边忙着一边继续自己“超级防线”的规划。
最近他在折腾装甲列车。
装甲列车虽然庞大但比坦克简单得多,它不像坦克那样需要严格的考虑动力、重量、燃油及火力之间的均衡。
坦克的小体积就意味着要在他们间做出取舍并斤斤计较。
列车充足的动力、大得多的空间,以及沿途增设的补给站,使它有了很大的容错度。
装甲厚度13MM足够了,能近距离防子弹。
火炮用75炮,它是近距最强火炮,没有之一。
配上使用“圣艾蒂安2”轻机枪和马克沁,两者的搭配是这时代的最强组合。
另外再加几节开放式车厢,那是给步兵准备的,必要时步兵可以下车作战。
至于防空火力,夏尔一点都不愿将重量浪费在它们身上。
列车碰到敌人的轰炸机只有死路一条,防空机枪和防空炮除了浪费空间和载重外不会有任何作用。
画完草图后,夏尔拿远些自我欣赏一番。
不错,最近画功进长了,夏尔洋洋自得。
这东西其实有将别国战术思想带偏的意图。
夏尔一次又一次发明了新战术并在战场上被证明是对的。
甚至可以说夏尔敲碎了旧有的堑壕战战术,独自一人将世界战术推到另一个层次。
因此,全球军事家、战略家都很迷信夏尔。
但凡夏尔做了什么,他们马上就会写出一套理论分析证明夏尔是对的。
装甲列车也不会例外,只要夏尔做了,其它国家必然跟进。
他们不知道的是,装甲列车只有掌握了绝对制空权才有用,而制空权却在夏尔手里。
于是结果就是:其它国家的装甲列车都是靶子,只有夏尔的装甲列车是“钢铁怪兽”。
这是现实版的“学我者死”。
正在夏尔考虑还需要加些什么的时候,参谋上前报告:“将军,卡多尔纳将军希望与您谈谈。”
“卡多尔纳?”夏尔一脸迷糊,他对这个名字很陌生。
参谋压低声音解释:“卡多尔纳将军是意大利总参谋长,我想,他是因为意大利的困境来寻求帮助的。”
夏尔“哦”了一声,就是那个占尽了优势却始终在伊松佐河“进攻”的盟友?
“让他进来吧。”夏尔语带不耐。
卡多尔纳更应该去找加利埃尼,外交的事是陆军部长负责,夏尔最近接待人有些烦了。
不一会儿卡多尔纳出现在夏尔面前,他身着便装戴着一顶圆顶礼帽,打扮得像是个生意人。
夏尔猜,他这么做或许是担心遭到德军间谍的暗杀。
夏尔忍不住想笑,他相信德国人对暗杀意大利将军不会有半点兴趣,他们甚至会努力保护他的安全。
(上图为意大利总参谋长兼陆军总司令卡多尔纳,一战时期军衔中将,战后晋升为元帅)
“很高兴见到你,夏尔中将。”卡多尔纳与夏尔握着手,他看起来有些紧张,眼神中却透着疑惑,还有一点失望。
这就是传言中的夏尔?
他看起来还是个孩子,这点年纪能有什么阅历和经验?
看来这一趟要白来了!
夏尔看出了什么,但他不以为意:“很高兴见到您,总参谋长阁下,您是来向我购买装备的吗?”
夏尔是给卡多尔纳一个台阶下,“购买装备”显然比“寻求帮助”好听,好听得多。
卡多尔纳一愣:“呃,是的,可以这么说。”
“欢迎。”夏尔回答:“我会尽力为您服务,这是伯纳德集团的宗旨。”
此时的夏尔已俨然成为一个做生意的资本家,正在招待上门采购的顾客。
不过夏尔又补充道:“当然,碍于议会的禁令,有些装备我无法出售,对此我表示歉意。”
“当然,中将,我能理解。”卡多尔纳回答,在夏尔的示意下坐在参谋搬来的椅子上。
“我希望能从您这购买坦克。”卡多尔纳眼里透着期望:“我听说‘夏尔A1’坦克不在禁令范围内?”
“是的。”夏尔给出肯定的答复。
“那就它了。”卡多尔纳点头:“我们需要100辆,越快越好。”
这是卡多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