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一九四章 长安

第一一九四章 长安(2/3)

所部金海东路人马北上,走陆路,从西侧威胁鞍山驿城,包括辽阳城西南地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至于其目的,当然是配合杨振的征东军右翼军主力北上了。

    当然了,为了尽量减少杨振率领的主力沿太子河北上辽阳的风险,他干脆命令张国淦亲率征东右翼军火枪团营,也走陆路北上。

    杨振的征东军配备有大量战马和辕马,辕马主要是给炮兵团营配备的,而战马主要是给火枪团营以及掷弹兵团营准备的。

    虽然这一次进军,主要是乘船走水路,并没有将西海大营内的所有马匹都带着北上。

    但是为了以防万一之用,船队本身还是随行带有大批战马的,另外还有大批属于征东军的战马暂留在营口城内。

    再加上他们在牛庄城内外的缴获,也足够他们一人一马,沿着太子河东岸的陆路并行北上了。

    这样做,也能大大减轻瀛洲号、乐浪号和鲸海号三艘巨型夹板船的载重,大大降低其进入太子河航道后搁浅的风险。

    至于杨珅、刘仲锦指挥的炮兵团营,由于其轻重火炮在陆上进行困难,只能再次转移上船,继续乘船进发。

    当天晚上,钟令先带着杨振的命令,连夜返回海州城方向而去。

    而牛庄内外,杨振的各道命令也快速传达到了各个团营和船队各营哨。

    崇祯十六年三月十二日的清晨,河岸附近的雾气刚刚消散了一些,金海西路总兵袁进就带着金海西路团营主力,从海州城的方向来到了牛庄城。

    杨振的决定,令他非常高兴。

    虽然攻打海州城的建议,他也参与了联署,但是杨振决定暂时不打,他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尤其是杨振决定将牛庄城移交给他接管,更令他喜出望外。

    他以前看中了耀州城,因为耀州城离他更近。

    但是,耀州城同样也跟不断北上拓展的金海北路很近。

    尤其这一次夺取耀州城的行动,虽然是他最先抵达耀州城下的,但真正发挥决定作用的却是金海北路团营。

    而且开门投诚的杨声远,因为前番双方贸易的事情,与吕品奇及其部下多人认识,是向金海北路投诚,而不是向他袁进。

    这也就意味着,他之前风风火火准备大干一场,最后很可能是白辛苦一场。

    这也是他参与联署,建议直接夺取海州城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他看来,不打的话,他就真的白来了。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杨振亲率的征东右翼军主力拿下牛庄城后,竟然啥说道都没有,直接就移交给了金海西路。

    他没出什么力,反而成了最大的赢家,这让他既高兴又感激,见了杨振之后,一个劲表忠心,对杨振安排的各种事情一律照办。

    包括就地向张国淦移交其麾下骑兵营的全部战马,他也完全没有二话,立刻照办。

    因为他越来越明确的认识到,凡事按照杨振说的办就错不了。

    哪怕有的事情一时看来好像是吃亏了,但是长远来看,杨振一定会在将来的其他事情上面给他一个大大的补偿。

    崇祯十六年三月十二日上午巳时,所有火炮与辎重重新装船完毕,杨振也在船队起航进发的最后时刻,带着卫队抬枪手们登上了瀛洲号。

    杨振本想带着卫队抬枪手们,与张国淦所部火枪团营的大批火枪手们一起走陆路的,因为陆路更快,同时也可以沿河行动,早一步消除船队遭到沿河清虏攻击的隐患。

    但是不论是杨珅、严省三,还是袁进,包括终于有机会独当一面的张国淦,全都坚决反对。

    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确保杨振的安全。

    杨振拗不过众人的好意,只好作罢。

    但是留下了卫队骑兵千总哈喇把兔带着其部轻骑兵们,去充当张国淦他们这些骑马火枪手们的前哨与向导。

    不得不说,走水路实在是太慢了,尤其是内河水路。

    正常情况下,骑快马只需半天就能走完的路程,走内河水路则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

    比如这次杨振率队乘船所走的太子河水道,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沿着太子河北上,逆水行舟本身的问题倒不大,因为太子河出了辽阳以东的群山之后,全是开阔的平原地带。

    问题在于杨振所带船队规模太大,加上许多船只吃水太深,太子河中下游的整体水深又有限,整个河道虽然不窄,但是可供航行的航路却十分有限。

    数百条大小船只排成一线,以二百料战船打头探路,四百料、五百料大船紧随其后继续试探水深。

    杨振亲自乘坐的吃水最深的瀛洲号等几艘巨型夹板船,只能跟在船队长龙的最后面,小心翼翼的试探前行。

    在一些急转弯的河段,甚至不得不派出大量人手登岸,以数百人拉纤的办法,沿着曲折河道往前拖行。

    好在距离终究不算太远,到了三月十四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