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一八一章 援剿

第一一八一章 援剿(2/2)

当有耐心。

    但是他显然不知道杨振问及新任保定总督王永吉的真正原因。

    张存仁及其部下人马很能打,这是毫无疑问的。

    而且其人在关外沉浮多年,现在由反正归来、义州安置的杂牌“广宁总兵”,成为钦命镇守保定的镇守总兵,估计他本人对这个抽调也不会有多大异议。

    但问题在于王永吉这个人,这人可是在后来的贰臣传里名列前茅的人物。

    若是没他在,张存仁奉调南下后或许还能有所作为,但若是有他在,那可就增加了无数的变数。

    可是对于朝廷文臣的任免,杨振实在无法干涉。

    特别是这种总督级别的,而且是既成事实的任命,他连干涉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就看贤弟你的了!圣上在京里看着你,洪督师和锦义伯祖大寿在锦州,也看着你!”

    “我知道,兄长放心。弟不会让朝廷和兄长难做,也不会让辽西那边说三道四,挑我的理!不过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容我好好想想。”

    “不可少于一万人马!”

    杨朝进见杨振颇为念旧,也好说话,于是更近了一步。

    “不会少于一万人马!”

    杨振果断回答。

    但杨朝进接着又进了一步。

    “还需要自筹粮饷,自备军械军需。”

    “可以。”

    “最好正月底前,最迟不要晚于二月上旬,金海镇援剿兵马就应南下。”

    “且容我筹措布置一番。”

    还好杨朝进赶在杨振内心不满、摔筷子离席之前结束了这个话题。

    接风宴是在一派沉闷压抑的气氛中结束的,然后过了一阵,等到吕品奇、杨珅二人将杨朝进、沈迅一行人送到了下榻之所安顿好后回到征东将军行营二进院内,杨振叫侍从上了茶水,议论起了对策。

    面对杨振的沉默,杨珅率先开口:

    “都督,或许是咱们久不出兵,引起了朝廷的疑虑,为避免将来分兵南下,不如咱们尽快确定继续北伐的日期,到那时辽东烽烟再起,都督也有充分理由拒绝分兵南下——”

    “拒绝?为什么要拒绝?”

    “?”

    杨振的反应,显然出乎了杨珅和吕品奇两人的意料,他们几乎同时面现疑惑神色。

    最后还是杨珅,略微思考之后,出言答道:

    “虽然卑职不知道都督定的北伐日子是哪天,但以卑职之见,恐怕最晚开春之后,河海解冻,我们就要大军北上,当此之际,我方正需要集中所有可以集中的优势兵力挺进辽沈,岂能再分出一支兵马南下?”

    “是啊都督,关内流贼,看起来声势虽大,但其实不过是一群泥腿子造反而已,比之清虏,乃是疥癣之疾罢了。朝廷突然要我们再度分兵南下,背后到底怎么想的,是危言耸听,是调兵借口,卑职不敢揣测,但要真的分了兵,必然对我们不利!”

    吕品奇也是军中老油子了,虽然嘴上说着不敢揣测,可是一口开,就往最坏的地方揣测。

    吕品奇的话让杨珅瞬间瞪大了眼睛:

    “你是说,朝廷上这么做,有可能是刻意针对辽东,难道有人担心我们功高震主,所以刻意抽调兵力,就为了削弱我们?可是辽西那边——”

    杨珅说到这里,有点说不下去了。

    他本来想拿辽西也被抽到了人马的说辞反驳否定最坏的揣测,可一想到自家都督在松山城的时候,曾经得到了皇帝和时任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全力支持,而当时朝廷支持自家都督的目的,相当程度上是为了分解祖大寿的势力,因此,一瞬间,他就打住了。

    朝堂上的水很深,皇帝的心思也很复杂,根本无法排除吕品奇所说的那种可能。

    “行了,越说越离谱。你们也不用再猜来猜去了,出兵的事情我心里有数。不管朝廷上面是怎么想的,既然圣上特遣杨公公来了金海镇,我就不能不有所交待。”

    杨振这话一说,杨珅和吕品奇都不吱声了。

    在他看来,杨振这样做,或许是感情用事了,但是一个不忘往日交情的杨振,反而让他们也安心。

    事实上当然不只如此,因为现在的杨振早就过了感情用事的阶段。

    他之所以下了决心要继续增援关内战场,主要是因为他不想看到关内的局势再继续恶化下去了。

    “吕总兵!”

    “卑职在!”

    “马上安排人往金州南关岭去一趟,传我命令,尽快让刘万忠来盖州见我!”

    “卑职遵命!”

    吕品奇一听杨振说的话,就大概知道这是准备往出派刘万忠南下了,既然南下与己无关,他也就立刻领命了。

    “还有,叫许天宠也一起来一趟!”

    “卑职现在就去安排!”

    吕品奇听完杨振的命令,起身抱拳告退,出去安排传令人马去了。

    (本章完)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