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文明领主:我建神话天庭为运朝 > 第803章 五智如来,四朝香火

第803章 五智如来,四朝香火(1/2)

    又有数位同样在天仙境的腌臜古佛跨越时空而来。

    需知世间古佛果位,尽皆陈列在黄衣之主栖息的寰宇星湖之中。

    黄天道国覆灭这种惊天大事。

    自然瞒不住这些南无星宿佛座下走出的古佛们。

    五智如来。

    中央混乱如来、东方嗔恨如来、南方傲慢如来、西方贪欲如来、北方嫉妒如来。

    以及执掌东方净土的东方三光如来、掌管西方净土的西方往生如来,加上一个欢喜如来。

    如诸佛而来,故名如来。

    “诸位道友,十一位天仙境腌臜齐聚一堂,不知可有见佛心生畏惧者?”

    真武大帝朗声一笑。

    手中玄天剑浮于身前,身边龟蛇二神同样未见惧色,化作剑、盾悬于两侧。

    玄天剑上流淌着历代帝王加持的愿力。

    宋真宗避讳赐名、元世祖降笔扶鸾、明成祖敕封上帝、清乾隆救火留印。

    四朝香火气运在这一刻尽数凝聚。

    “道友何出此言。”

    “若不能拯救普世诸苦,成佛与吾何加焉。”

    地藏王菩萨左手持救苦宝珠,右手四股十二环执锡杖,坐于千叶青莲花之上。

    闻言,阴世里的地府酆都二十四圣心中暗惊,缝隙里漫出的幽光,将一众鬼官道人的身影拉得颀长。

    此时出现在这里的,都是幽冥有数的鬼帝阴神,自然见识都非寻常可比。

    南明公召爽锦袍绣朱鸟,北明公吴季札青衣束带,两人并肩而立。

    前者盯着锡杖顶端的宝珠,后者则望着地藏菩萨持杖的姿态,神色各有沉吟。

    北帝上相秦始皇玄冕垂珠,十二旒玉串下,目光扫过地藏王菩萨手中四股十二环执锡杖时,心中微惊。

    “此锡杖……”

    秦始皇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久居帝位的威严。

    “与真武证道之路,似乎有着某种玄妙关联。”

    北帝太傅魏武帝闻言,按在剑柄上的手指微微一动。

    “上相明鉴。”

    “真武以香火证道,地藏持锡杖渡厄,二者皆是借众生愿力修行。”

    “然而……”

    北帝太傅魏武帝曹操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在场鬼官道人。

    “真武之道,似乎更为……”

    “更为贴近民生。”

    水官司命晋文公适时接话,腰间佩戴的玉带上的水波纹无风自动。

    “诸位可还记得,真武最初显圣之时?”

    闻言,东明公夏启掌心的龟甲忽然绽放出温润光华,上古记忆如画卷般展开:

    “当年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河倒悬,洪水肆虐。”

    “上古先民躲在山巅,见龟能潜渊长生,蛇可蜕皮复生,便奉龟蛇为护佑。”

    “那时玄武尚以龟蛇之形显圣,神形渐显,身兼龟蛇之灵,竟真如同先民所盼那般,能引百川归海。”

    西明公周文王广袖轻拂:

    “玄武为颛顼之佐,位列四方神。”

    秦始皇抬首,玄冕微震,玉旒轻摇:

    “朕统六合之时,曾于咸阳宫祭祀四方神,玄武仍配享北方坛。”

    “彼时其形仍是龟蛇缠绕,与青龙、白虎、朱雀并列,尚居末位,算不得顶尖神只。”

    “真正让玄武脱胎换骨的,还在宋代。"

    这话勾得魏武帝剑眉一挑:

    “孟德倒也记得,宋代北境多事,辽金铁骑常犯边境,官家盼北方神镇厄,便着力推崇玄武。”

    “李唐认老子为祖,宋代则称财神赵公明为宗亲。”

    “赵公明字玄朗,玄字犯了忌讳,官家下旨改‘玄’为‘真’,‘真武’之名,自此传遍天下。”

    说到这,魏武帝语气添了几分郑重:

    “道宋一朝,官家屡次加封。”

    “从‘真武灵应真君’到‘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真武彻底从四方护卫神,升格为道教大神。”

    “我当年阴世领兵讨逆,曾见边关驿站里供着真武像,将士们出征前必焚香祭拜,说能得真武庇佑,刀枪不入。”

    周武王抬手指向上空的虚星,那里正有一道玄色光痕划过,伸手肩上有青鸾而鸣:

    “元代时,真武信仰更盛,祭祀多以‘降笔扶鸾’为显灵之兆。”

    “据传上古神农氏时,东方木公化出青鸾,后被天帝收为差使,奉瑶池金母之命下凡度世。”

    “只因青鸾常泄天机,老祖便削其喙,令其不能多言。”

    “凡间后人仿鸾形,取桃枝做‘鸾笔’,状若双翼,嘴含柳枝,求神明借笔赐示。”

    “元代宫观里,常有善信扶鸾,说真武曾借鸾笔写下‘镇北安邦’四字。”

    齐桓公捻须的手顿了顿:

    “到了明代,真武更是得了天命加持。”

    “明太祖鄱阳湖战陈友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