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梦回大宋 > 第417章 “镇抚使”≈“游寇”

第417章 “镇抚使”≈“游寇”(1/2)

    1131年正月,张俊主动请缨,前去剿灭第一大“游寇”李成!

    于是,赵构很高兴的任命张俊为江、淮路招讨使,专司前往江西剿灭张用。

    其实说起游寇这个词来,笔者也不知道该如何给这个词定义。

    因为这是官方的命名,但是鉴于开封义军旧事。

    建炎朝廷将不在御前侍卫亲军序列的,民间自发武装统统称为“寇”。

    也不管你是抗金的、抗齐的,还是打劫我大宋老百姓的!

    只有乖乖听话,解散部队,让我把好的兵挑一些充斥神武军(御前亲军)的,才是大大的良民!

    其余的,都算是反政府武装!

    其实江南这群流寇的前身,大都是有官方背景的。

    大都曾经有过一地“镇抚使”的头衔。

    这个概念是当时任宰相的范宗尹提出来的。

    你说这群冠以“镇抚使”头衔的,里面就没有好人了吗?

    也不见得,因为岳飞收复建康之后,就被任命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

    大概范围也就在扬州往东,泰州到南通一带。

    有官、有兵、有地盘,按理说他岳飞总算是熬出头了,应该高兴才对吧?

    其实是狗屁!

    说白了,对岳飞的封赏,跟对游寇的待遇是一模一样的!

    先来联想一下当时的情况,赵构先是被金兵袭扬州,仓惶渡江南逃。

    然后紧接着就是金兀术的搜山检海。

    长江北岸意味着什么?

    这对于赵构来说,那就是龙潭虎穴啊!

    傻叉才会渡江去送死!

    可是,这么一大批的流民武装啊、宋军溃兵啊、义军残部啊、还有真正的土匪啊……

    这些人因为金兵的南侵,都稀里糊涂的跟着跑到江南来了,这怎么能行呢?

    这不威胁我的统治嘛!

    招安?

    笑话,如果真有那么多钱,谁还去招安流民?

    直接组建听话又放心的正规军,他不香吗?

    可是放任不管,又是一大危害地方的隐患。

    还有可能叛敌后,调头来攻打南宋。

    管吧,又有心无力。

    最关键的是,这群人都跟着赵构跑过江了。

    那江北怎么办?谁去阻挡金兵?

    正在赵构愁的一薅一大把头发的时候,一个人及时的出现了,也就是官场老妖范宗尹,力保秦桧的那个傻叉。

    他直接给赵构说:

    我们南宋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无兵可用),这些人不是正好合用?我们只需每人封个江北的官身就行!

    赵构一心想,着啊!

    这招儿妙!

    一石二鸟之计,就依爱卿所言,速速去办!

    于是,范宗尹开始挨家挨户,苦口婆心的劝慰这些“流寇”大佬。

    晓之以义,许之以利……

    你别说,一些心眼子直的愣头青,还真就吃这套!

    当然也有一些刁民的存在,但是没事,范丞相口才无双啊!

    什么?

    要钱,要粮草?

    这是你们自己的事啊,朝廷也难,你们就先行就地解决吧,等日后有钱了,朝廷再给你们补上!

    问朝廷还能给你们这些人什么?

    当然是大义的名分了啊!

    正规册封的镇抚使官衔,这权利都相当于小藩镇了,你们还不满足?

    什么?

    这是让你们在长江北岸当炮灰送死?

    哎呀!老弟,你这不是格局小了嘛~

    你怎么可以这样想呢?这是不对的嘛~

    你看你们中大多数人,都是从北方一路被金军追下来,转战至此的抗金义士。

    衷心可嘉,抗金不正是各位的初衷嘛!

    而且,就算是为国尽忠了,那也是死得其所,光荣的很嘛!

    好了,好了,不多说了,我还要开会,就先这样哈!

    好好干!我看好你们!

    于是,和岳飞这位通泰镇抚使同一时期,在长江北岸就多了一大批的“镇抚使”!

    其中,就有李成这位舒州(安徽潜山县)镇抚使、扬州镇抚使郭仲威、楚州镇抚使赵立、滁州镇抚使刘位、承州(江苏高邮)镇抚使薛庆等人。

    他们都有一个非官方的称呼,那就是“游寇”!

    你说,这事儿这不是恶心岳飞么!

    我堂堂正正抗金,你却把我和一群盗匪沦为一谈?

    麻蛋!

    老子不干了!

    这镇抚使爱谁要谁要!

    于是,岳飞极力请辞。

    但是没办法,谁让这哥们倒霉呢?

    首先岳飞农民出身,没有根基。

    其次,跟宋齐鲁是把兄弟,再后来跟了抗金名将王彦。

    可王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