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开局拜朱重八为义父 > 第277章 蜀王的请命

第277章 蜀王的请命(2/3)

动工的预算。”朱标说。

    之前选定南京,只是作为暂定的都城,毕竟刘伯温说过,这里是偏安之地,龙气已散,需要将都城安定在北方,才可以重振汉族的雄风,朱元璋对此事大为赞同的,只不过因为众多的事情推迟了不少,如今在永昌一朝正式实现的时候。

    元大都便是元朝皇宫的遗址,不过已经四十年没人住了,想来也残破不堪,再加上交通不便,水流不利,推倒重来,破而后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想要修建皇宫,恐怕要出动几百万的民夫,甚至是耗费上亿两白银,花费十年的时间,这可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工程。

    甚至动工的时候还要选一个黄道吉日勘探风水算测吉凶,毕竟是给皇上准备的居住的地方,什么都要恰到好处才能配得上皇家的身份和体面。

    朱林仔细想了一下,迁都这事情确实是最重要的,是必定要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开,而且还会留下一套班底驻守南京,将南京作为陪都两京制便正式建立。

    迁都的意义重大,可不是为了换一个地方。

    之前迁都的事宜只是草草的说过,并没有制定正式的章程,将这件事情昭告朝堂和天下,之后恐怕又会引起风云和动荡。

    政治中心的迁移必定会改变大部分的商业和生态结构。

    变化代表着危机,同时也隐藏着机遇。

    第二日,大朝会。

    朱标便将选一个人去土上处理西藏事务,拿到了台面上,希望大家踊跃参加,毕竟对待西藏这事情的难度不高,但是成就很大,属于一个低投资,高回报的事。

    如果能将这件事情漂漂亮亮的办好,定然能在皇上的心中留下一个能成干力的形象,给自己的仕途和政绩上添上一个大大的筹码和亮点。

    说白了,只是去一个人监管就行了。制定的计划已经完成,汉王已经写好了手册,只要按着流程来,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巨大的问题。

    一时间,不论是文臣和武将都跃跃欲试,但是没有毛遂自荐的,只是相互推举。

    “臣推举常茂…”吏部侍郎率先开口。

    吏部侍郎不用看,那是皇上的人推举常茂,这也是皇上的意思。

    明眼人都瞧得出来,皇上这是想给常家施加恩典,因此将这个到嘴的肥肉送到了常家的口中,但是自己不能开口,免得让天下以及臣工诟病他任人唯亲。

    “臣虽然是个文官,但也有报国之志。臣铁炫请求韦建军一同前往西藏主办西藏的事宜。”督察院御史铁铉站了出来。

    “打仗开疆拓土平定四周。这是我们武将的事,你们这些文绉绉的读书人凑什么热闹,哪凉着哪呆着去。”李景隆出言不逊。

    在他眼里,这二年真的是什么人都有武将的功绩都不够分,这些文官还想着出来抢肉吃,太不要脸了。

    朱林当时制定过规矩,王位除了皇上亲封以外,他们的儿子想要继承,必须都要有一定的功绩才可以爵位,同样要不然爵位就会降级。

    李景隆如果再不努力的话,他的儿子日后可只能变成侯爵了。

    李景隆的话就像点燃了一个导火索文成和武将,平时就看不对眼,当即就互相开始了人身攻击,一时间武将的污言秽语,文官的阴阳怪气将朝堂搞得那是乌烟瘴气。

    高端的吵架往往用最朴素的方式以及最粗俗的语言进行,这些士大夫生起气来,骂起人来没有素质起来,和那些市井匪徒升斗小民没有任何的区别。

    同样都是人身攻击那么高尚给谁看。

    “不知李相爷有何看法,如果您心中有认为合适的人选,也可以举荐。”

    朱标突然瞥见丞相李祺在旁边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有些不爽,因此问问他有何高见?

    凭什么自己被这些臣子吵得头大,他却可以在旁边摸鱼。

    “总以为此事过于复杂,需要仔细商议,而且您是皇上自行决定即可,不过此事事关重大,所派之人一言一行都代表朝廷里面的油水和门道颇多,一定要派一个慎重之人方能解决。”

    李祺看起来是大公无私的说话,其实已经在刻意的提醒皇上了,里面的油水颇多,一定要派慎重的人。

    常家兄弟是慎重的人吗?

    显然不是。

    皇上认为李祺说的对,与其听这些文官武将扯皮,还不如他提前做好决定,在暗中平衡各方势力之后,拍板决定,在这里吵吵个什么时候是个头

    本来还想提一嘴迁都的事情,但是看到如今这副乱象,他还是把这件事情埋到了肚子里,没有说出来。

    朱林和皇上走在皇宫之中,二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

    “我总觉得丞相今天话里有话,你说说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门道?”

    “说白了,李家现在是明哲保身,之前被你们敲打了一番之后,已经让出了太多的利益,他们现在也无力再进去,只是开始守住自己家剩下的一亩三分地也就行了,说白了,他现在只是占着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