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帝国:我拥有百分比加成 > 第439章 德其索伦的隐忧

第439章 德其索伦的隐忧(1/2)

    有伏特加加持的罗斯托夫步兵们,同样不孬。

    他们利用一切伪装悄悄接近同盟军阵地,然后在一声声乌拉声中突然暴起,冲入堑壕用各式各样的武器打击同盟军。

    这其中,一名叫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的神父异军突起。

    作为神父的他本来只负责给士兵们上bUFF,但米哈伊洛维奇却一边念着悼词,一边扛起步枪参加战斗。

    如今的战争态势对于罗斯托夫来说,就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

    因此,每一名罗斯托夫人的心态都变了。

    之前他们对于贵族军官是排斥的,但现在,他们可以接受贵族军官的领导,只要能打击侵略者。

    因在战场上勇猛的表现,米哈伊洛维奇的战友们,亲切的称呼他为“血天使”。

    因为米哈伊洛维奇在一次战壕肉搏中,用长长的十字镐头,也就是为士兵上bUFF的物件,敲碎了3名蒂利马人的脑袋。

    经过讨论,米哈伊洛维奇最终放下了神棍,亲自担任一个步兵连的连长。

    他充分利用蒂利马军队内严重滞后的协调能力,带着他的连队左突右冲,直接搅乱了蒂军一个团的部署,并最终和友军全歼了这支蒂利马步兵团。

    米哈伊洛维奇和康斯坦丁诺维奇,一北一南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并在日后成为了新罗斯托夫的帝国双壁。

    乾武二十六年2月15日。

    萨里安裹着大衣在壁炉边,神情凝重的看着手中的报告。

    被明军称为“沃太华突击”的攻势刚刚结束。

    明军用不到7万人的部队,横扫了25万梅军防守的咖拿大东部。

    其中起到决定性因素的“千乘”轻战车很快引起了德其索伦人的注意。

    德其索伦打着盟友的名义想要花钱买下“千乘”的生产技术,就像“雀鹰”那样。

    但这一次,帝国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德其索伦的请求。

    虽然两国之间的一些矛盾已经逐渐凸显,但明面上还是“亲密无间的盟友”。

    无论是帝国还是德其索伦,官媒都还在鼓吹四皇同盟的团结一心,只不过排版少了些,从一天三吹变成了一天一吹。

    有敏锐的两国民众察觉到了这点,但这是帝国上层的决定,不是他们该担忧的。

    他们更担忧的是,该如何保住自己的餐桌。

    明国人并没有因为与梅利卡的战争而影响到生活,市面上的物资充足且价格稳定。

    但德其索伦就不一样了。

    三年的战争已经让大多数德其索伦家庭疲惫不堪,为了支持战争,他们的丈夫、儿子、父亲一一参军。

    伤亡超过两百万竟然没能把弗兰斯干趴下,并最终在绝对强势的情况下和弗兰斯莫名其妙的签订了停战协议。

    民众的眼光永远是狭隘的,不狭隘的早就脱离了民众阶级。

    他们看不到明帝国对世界,准确点说是对西洲霸权的威胁。

    所以,他们对萨里安突然决定与弗兰斯讲和很不解,甚至有人私底下开始抨击萨里安的皇权正统性。

    但这些人很快会被秘密警察找上门,之后就再也没出现了。

    与弗兰斯结束战争后,明帝国对其他三皇的援助力度下降了不是一星半点,有的时候,中西大铁路上没有一列火车在运行。

    这和最繁荣时,每天都有16个火车头轮流更换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帝国的理由很有说服性。

    为了支持在贺洲作战的150万明军,帝国必须“省吃俭用”优先保障远征军的补给,因此缩减亿点对盟友的援助没问题吧?

    此言一出令其他三皇大骂帝国不要脸,拥有中洲最精华地带的大明竟然要省吃俭用?

    哎哎哎~说你呢,你家狗盆里为什么有两个大鸡腿?

    不明真相的百姓一脸懵回道:咋啦,这不今天又杀鸡吃,不想吃给我家大黄加加餐,大黄为我家的安保工作呕心沥血,还不兴吃点好的?

    你听听你听听...又....不想吃....给狗加餐....

    一些生活在大明境内的德其索伦人,对帝国百姓的生活质量知道的一清二楚。

    但架不住帝国朝廷睁着眼睛说瞎话啊。

    反正打死我也不承认,地主家没余粮,说没就没。

    说实话,没了帝国的援助,德其索伦百姓的生活其实不算差。

    拥有整个瞻洲南部的德其索伦,加上公海舰队在西洲的绝对统治力,一船船来自南瞻的农业品被运到本土。

    牲口、小麦、一切工业原料,南瞻已经成为德其索伦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产地。

    但是...经过一来一回的折腾,这些在南瞻不贵的东西,往往运到德其索伦本土后价格翻了几倍。

    何况还有一些大发战争财的财团们,奇货可居低买高卖。

    这就让德其索伦民众有些受不了,面包的价格每个月都在上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