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开局平定白莲教,皇上要我当驸马 > 第434章 长安一片月

第434章 长安一片月(1/2)

    丁鸿云忙端着酒杯起身,大声笑道:“长安乃殿下之土,殿下保卫长安,乃理所应当。然我等均是长安之民,受殿下庇佑,是该对殿下心存感恩之心。岳父大人所言,正是此意!”

    杜以观听了丁鸿云的话,猛然惊醒。

    刚刚他确实有些失言!

    还好丁鸿云给他找补了一下。

    “是,是,老夫正是这个意思。”杜以观尴尬的陪笑道。

    刘珩心中,其实不以为意。

    杜以观的想法,在世家中很是普遍。

    大汉各地的世家大族都掌控着当地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大世家来说,其根基所在之地,与其私产也几乎没有区别。

    前段时间,长孙家、李家因为犯事,在长安城内的势力被辛弃疾用铁腕手段清洗一空。

    其间虽然也发生了些小乱子,但都被神机军强势镇压。

    这空出来的部分,都被杜家、韦家等世家捡了便宜。

    杜以观也正是因此,有些飘了。

    但刘珩相信,随着他推动科举制、研发活字印刷以及改良造纸术,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最终会被消解。

    杜以观的观念不是重点,消解世家的影响力才是关键。

    杜以观一边陪笑,一边看着刘珩。

    见刘珩默不作声,不禁心里一慌。

    屋内的其余世家众中人,见此情形,也是噤若寒蝉。

    正所谓天子一怒,浮尸千里!

    刘珩现在虽不是天子,但也相差不远。

    刘珩看着厅内众人的反应,很是满意,这才微微一笑,起身道:“安境保民,是孤该做的。来,同饮此杯!”

    “谢殿下!”

    众人这才纷纷松了口气,站起身来,端起酒杯向刘珩示意后,一饮而尽。

    喝了几轮过后,刘珩装作不经意间,开口问道:“孤听闻,长孙家、李家之所以不愿由孤来治理长安,主要是因为,孤在推行科举之制。不知诸君对科举一事,有何看法?”

    赴宴的世家中人互相观望,没有人愿意当出头之鸟。

    刘珩继续笑着说道:“孤犹记得当年在蓟城时,蓟城各世家也曾如同今日这般,与孤宴饮。当时,孤也问了同样的问题,蓟城可是有不少世家子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有识之士,如今已经在孤的王府中担任要职!”

    说罢,刘珩扫视了厅中一眼。

    “这长安为我大汉旧都,文风鼎盛。在孤心中,长安各家更应该是人才济济,何以面对同样的问题,却一言不发?”

    杜以观见有些冷场,忙起身道:“殿下,若说青年才俊,长安城各家之中,无人能出韦家主之四子其右。殿下不妨问问他的意见。”

    韦家家主韦诚明一听杜以观的话,忍不住在心中骂娘。

    刘珩听杜以观如此说,顿时来了兴致。

    既然杜以观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这么说,那说明韦家四郎之聪明,在长安城是公认的。

    “韦家主,你家四郎何在?”刘珩扭头看向韦诚明问道。

    韦时出正坐在韦诚明身边。

    韦诚明听刘珩如此发问,只得领着韦时出起身道:“回殿下,老夫身边坐着的,正是家中四郎。”

    韦时出也适时向刘珩行礼道:“韦家韦时出,见过晋王殿下!”

    刘珩颔首笑道:“韦四郎,孤推行的这科举之制,你可曾听过?”

    “听过。”韦时出颔首道。

    “那孤刚刚发问,你为何一言不发?”刘珩追问道,“孤观诸君神色,对于汝之才干,都很认可。汝不发言,难道是不想为孤效力吗?”

    韦诚明听了刘珩的话,冷汗顿时从额头冒了出来,替韦时出捏了把汗。

    若是刚刚韦时出自己站出来,那只需夸一番科举制即可。

    可如今韦时出是被刘珩点名出列的,刘珩话中又十分不客气。

    韦时出若是夸科举制,未免显得有些奉承媚上。

    可若韦时出不夸科举制,那不更是撞刘珩枪口上了?

    众人的目光都紧盯在韦时出身上,想看他如何应对。

    韦时出微微一笑,向着刘珩躬身行礼道:“殿下,此一时,彼一时!”

    “何解?”刘珩没太懂韦时出的意思。

    韦时出不紧不慢的答道:“殿下当日在蓟城时,科举制改革只是殿下的想法,尚未形成确立的制度。因此蓟城世家子弟积极献言,以求得殿下身边一官半职,合情合理。”

    “如今,殿下已经正式推行改革后的科举,长安归殿下治理,那选官自然也应按科举制来。”

    “既已有科举制这样的通天之路,世家子弟便不需急于在宴会上卖弄自己。等今年科举开考,自去参考便是!但凡有真才实学,又何愁不能入殿下的眼?”

    刘珩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仰天大笑。

    这韦时出虽然不像窦寻涛那样,能看穿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