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 第857章 锦州城下

第857章 锦州城下(1/2)

    随后,桓麟他亲眼目睹到了双方交战时那惨不忍睹的场景,空气中弥漫着浓烈刺鼻的血腥味和硝烟味。

    一方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他们个个着甲,手持锋利无比的兵器,步伐整齐划一,行动迅速敏捷,犹如一台精密运转的战争机器。

    这些士兵们显然经过了长时间严格的军事训练,无论是攻击还是防御,都配合得天衣无缝。

    而另一方呢,却是一群曾经惨败给黄巾军的乌合之众。

    他们装备不如魏军,武器与鲜卑等同,与对面的精锐部队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这两支军队,一方是从中原地区各路诸侯之中历经无数次生死较量才脱颖而出的最强王者。

    另一方则是长期蜗居于辽东之地,几十年来发展停滞不前,仅仅凭借些许运气才得以苟延残喘至今的侥幸之徒。

    战场上,汉军对于何时放箭、何时冲锋等战术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

    当敌人进入射程范围之内时,指挥官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密集的箭矢呼啸着射向敌军阵线,瞬间掀起一片血雨腥风。

    与此同时,盾兵们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牢牢地护住身后的长矛手。

    而长矛手们则巧妙地躲藏在盾兵之后,瞅准时机突然探出身子,用手中尖锐的长矛狠狠刺向敌人。

    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汉军的整个军阵时而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向前推进,势不可挡。

    时而又如灵活多变的游鱼一般迅速转换阵型,聚散歼敌。

    他们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地组织起来,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又能在需要的时候迅速分散开来,化整为零,让敌人摸不着头脑。

    然而再看对面的敌军,完全就是黑压压的一大群人毫无秩序地冲杀过来。

    也许是因为他们看到汉军长途跋涉而来,以为有机可乘,可以趁其尚未站稳脚跟之时发动突袭,所以才会如此仓促应战。

    并且,在此之前,公孙渊已然获悉拓跋鲜卑遭遇大难的讯息。

    多年以来,拓跋鲜卑与他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故而,公孙渊当机立断,果断地提前调动三万精锐之师,急速赶赴辽东属国一带集结待命。

    此时的燕军阵营,可谓是人多势众、军容壮盛。

    他们自恃兵力强盛,又占据着以逸待劳的优势,坚信此战胜利必将属于他们。

    然而,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对面的汉军士兵绝非他们想象中的那般软弱可欺。

    当战斗正式开启,汉军士兵须臾间化身成为一群冷酷无情的杀戮机器。

    只见他们行动整齐划一,纪律森严,随着将领的一声令下,万箭齐发,如密雨般密集的箭矢铺天盖地地朝燕军阵地疾驰而去。

    须臾之间,燕军阵地上哀鸿遍野,那些缺乏足够甲胄和盾牌防护的士兵们纷纷中箭倒地,霎时鲜血四溅,惨不忍睹。

    这些原本还趾高气扬、目空一切的乌合之众,在汉军凌厉的弓弩攻势面前,霎时变得惊惶失措起来。

    他们察觉自己引以为傲的人数优势于此刻竟然毫无用处,面对汉军犀利的攻击根本无力抵御。

    仅仅只是这一轮箭雨的袭击,就已然将他们的嚣张气焰彻底扑灭,整个队伍开始陷入混乱之中,人心惶惶,茫然不知所措。

    见此情形,丁奉沉稳下令,汉军军阵如钢铁洪流般稳步向前。

    那一排排长矛寒光闪烁,不断突刺、拔出,动作整齐划一。

    盾兵身披重甲,手持坚盾,稳稳地抵御着前方燕兵的攻击。

    他们紧密列阵,宛如坚不可摧的长城,为身后的长矛手筑起坚实护盾。

    长矛手紧随其后,趁燕兵被盾牌所阻之际,迅速刺出长矛,每一次突刺都蕴含着致命的力量和精准的角度,令燕兵难以招架。

    双方配合默契,天衣无缝,汉军的推进步伐沉稳而坚定。

    一步又一步,缓缓地将燕兵的队列向后逼退,不给对方任何喘息之机。

    战场上,燕兵的惨呼声和哭喊声此起彼伏。

    许多人被长矛刺穿身躯,倒地毙命;还有一些人被巨大的冲击力撞倒,继而被无情的铁蹄践踏而过。

    面对汉军如此凌厉的攻势,燕兵们开始惶恐不安,原本高昂的士气瞬间崩溃。

    那些身处前排的燕兵,难以承受汉军强大的压力,纷纷转身逃窜。

    然而,他们的退路却为后方不明就里的同伴所阻断。

    由于后方的燕兵未能及时获晓前方战事不利的消息,依旧盲目地向前冲锋,以致与后退的人群撞作一团。

    须臾之间,燕兵队伍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之中。

    前后的士兵相互推搡、拥挤异常,左右两侧的人亦竭力往中间挤迫,妄图寻觅出路。

    如此混乱之局致使燕兵的行动变得异常迟缓,整个军队全然丧失了组织性与战斗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