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 > 第353章 行吧,去看望大侄子!

第353章 行吧,去看望大侄子!(1/2)

    使者脸色凝重,恭敬地回答:\"殿下请讲!\"

    \"在好奇之余,孤也曾研读过统一蒙古的铁木真成吉思汗的一生,心中却生出几许疑惑。\"

    \"殿下有何疑问?\"

    对于蒙古人来说,成吉思汗如同图腾一般神圣,使者担心这位年轻的太子是否会出言不逊。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便开启了西征之路,势如破竹。孤如此说,没错吧?\"

    \"殿下所言无误。\"

    \"那时,统一后的蒙古威震四方,可怕至极。然而,使者可曾想过,为何蒙古的西征一帆风顺,而攻打西夏、金国,乃至后来的大宋都异常艰难,使者是否考虑过这其中的因由?\"

    \"那位天之骄子,或许就是在征伐西夏的战役中遗憾离世,当年金国给予他的耻辱,他未能亲手洗刷,想必抱憾终身。\"

    这些话虽让使者听起来有些刺耳,但确实是事实,无可辩驳。

    \"所以孤得出一个结论……\" 朱德平静地说,\"蒙古西征途中遇到的那些国家,实力远不及西夏、金国,甚至大宋。\"

    \"对了,高丽国亦是如此。\"

    高丽国安然留存至今,这确是事实……

    短暂的沉默后,朱德继续述说:“我甚至觉得,铁木真征服的那些西方国度,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王国,在我们华夏的尺度下,它们仅是散落的部落联盟。”

    遥远的西域,乃至极西的未知之地,如同微型城邦般的国度遍地都是。

    自古以来,东亚便是异兽横行的迷离之地。

    使者欲要反驳,却发现自己无从开口,只能应道:“可那些国度最终还是败给了大元,当然,微臣也承认代价极其惨痛。”

    “事实是,即便是边缘小国西夏,蒙古也耗费了二十二年,至于对抗金国,若非前宋协助两面夹击,胜负实难预料!”朱德语气坚定地说,“那二十二年的时间,足以让你们西征数次了。”

    “这……殿下所言或许确有道理。”使者无奈之下,只能如此回应。

    心中虽有些不服,但他面对的可是确凿的事实,更何况此刻他还需仰仗对方。

    “我深感,这些立足中原的王朝,无论大小,皆深受华夏文明熏陶,也因此铸就了他们的强韧与辉煌,西域各国远不及此。”

    蒙古国在竭尽全力消灭西夏和金国后,吸取了中原王朝的先进文化,才在与前宋长达六十年的旷日持久战中取得胜利。

    “我还听说,当年铁木真极为器重汉人臣子,汲取中原文化的精华,这想必也是蒙古帝国强大的根源吧。”

    使者聆听朱德的话语,逐渐理解了大明太子的意图。

    对方并无贬低蒙古帝国或铁木真的意思,只是阐述蒙古因采纳中原文明而强大。

    在这方面,使者觉得没必要过于执着,况且在见识过大明的强大后,他内心深处也认同这样的观点。

    “使者,你觉得吐蕃地区的文化如何?”朱德见气氛恰到好处,话题忽然转向。

    那个荒凉之地?

    混乱不堪!

    使者微微一怔,随后答道:“那里的僧侣酗酒享乐,侮辱女性,欺压民众,假借密修欢喜禅之名胡作非为。”

    蒙古的文明虽较中原落后,但相比吐蕃地区,却又显得先进许多。

    “呵,千年过去,那些异域僧侣依旧毫无长进。”朱德同样面露不屑。

    他的态度让使者有种遇到知音的感觉。

    “使者,请你回去告诉镇西武靖王,大明对于吐蕃仍倾向于采取怀柔政策,但前提是你们能制衡当地的势力集团。”

    “殿下,吐蕃的势力错综复杂,都是盘踞百年的地方豪强,哪里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使者苦笑不已。

    朱德坚决回应:“所以你们必须先自强。若再持续衰弱下去,早晚会被那些异域僧侣彻底消灭!”

    \"大明皇太子殿下……\"使者的嗓音中透着一丝敬畏,恍若面对神秘的魔法力量。

    他深知吐蕃之地的巫师们的本性,故而朱德所言并非空穴来风。

    \"我族自古有谚,困境之中寻求变革!\" 朱德继续低沉地讲述,\"所以,你们必须作出一些转变。\"

    \"殿下,应如何变革?\"

    \"比如孤提议,镇西武靖王应当接纳我们华夏文明的精髓,以此抗衡那些吐蕃的巫师势力。\" 朱德注视着他,吐露内心深处的构想。

    朱德此番言论,旨在引导镇西武靖王效仿祖先忽必烈,主动接纳汉化的进程。

    大明可以提供建议与必要的援助,但改变必须由内而生。

    朱德深知,华夏文明与吐蕃的农奴制度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如同冰火不容。

    这一点,从未来的新华夏历史轨迹与事件中可见一斑。

    当前,大明无法全力关注吐蕃,只能借助这位镇西武靖王的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