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带重八刷副本,大明成仙国 > 第268章 改革势在必行

第268章 改革势在必行(1/2)

    朱柏微微一笑,未置可否,只命胡惟庸去通知朱厚照。

    不久,朱厚照御剑翩然而至,看到护龙山庄已初具规模,他兴奋地赞叹道:\"湘王前辈,我非常喜欢这座护龙山庄。

    既然您让我坐镇,我定会不负所托,展示我的才能。”

    他的热情和决心,让朱柏感到欣慰。

    随后,朱柏领着朱厚照在护龙山庄四周游走,心中暗自盘算,这年轻人虽然行事有些出格,但关键时刻,他还是明白轻重的。

    只要他能妥善处理事务,护龙山庄的功能将得以充分发挥。

    朱柏明智地决定让朱厚照继续在胡惟庸的主持下完成交接事宜,自己则径直步入武英殿,恰逢朱元璋正深锁眉头,显然面对着一项棘手的任务。

    朱柏看到这一幕,心中不禁生出探询的好奇。

    如今的大明,因仙道修行和科技进步,生活水准犹如疾风骤雨般提升,几乎找不出什么能挑动朱元璋心弦的烦忧。

    然而,百姓的富饶生活并不能完全平息他们内心的渴望,显然这份奏章揭示的并非小事。

    朱元璋见到朱柏的到来,脸上瞬间露出笑意:“柏儿,你来了,真是及时。”

    他递过一份文书:“这是户部的奏疏。”

    内容阐述了当前大明人口激增,识字的才俊数量比以往翻了数倍。

    户部官员反映,各地学子强烈要求增加科举名额,以容纳更多人才。

    “科举名额有限,难以满足大量士子的求学愿望,”朱元璋解释道,“柏儿,你在这方面经验丰富,能否帮忙看看。”

    他的眼神充满期待,朱柏是少数能让他倾听意见的人,就连太子朱标也难入其法眼。

    朱柏闻言,笑容满面:“父皇,大明确实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刻。”

    他提出:“首要变革,就是科举制度。”

    追溯至隋唐,科举制度虽历数百载,但已难以满足今日大明学子日益增长的需求。

    “既然户部提出了,不如借此机会彻底解决此事。”

    朱柏提议道。

    听到朱柏的见解,朱元璋疑惑询问:“柏儿,士子众多,即便我想改革,也难以提供足够的位置。”

    朱元璋显得有些无奈。

    对此,朱柏笑道:“父皇,你知道为何历朝历代王朝更迭频繁吗。”

    “并非仅因民生困苦。”

    朱元璋眉宇微蹙,等待朱柏的答案。

    朱柏接着说:“其次,皇权未能深入民间。”

    他的话语中蕴含深意,令朱元璋陷入沉思。

    “皇权深入民间并非指皇帝亲临乡村,而是指需委派信任之人,确保乡村治理有序。”

    朱柏指出,大明疆域广阔,人口剧增,这对国家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要任务便是妥善安置全国的知识分子,\"朱柏沉吟道,\"读书人的目标何在?有人言曰,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实则只是虚饰之辞。

    他们寻求的,无非是权力的顶端,为何会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不正是对此的最好诠释吗。”

    朱柏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讽刺,朱元璋则默默倾听,未置一词。

    随着大明物资丰饶,识字之人愈发众多,连女性也开始研习学问,朱柏顺势提出了新的议题:\"鉴于此,我们应当适时调整科举制度。”

    他转向朱元璋,眼中闪烁着决心,\"父皇,您可能已经为此头痛多日,让我来为您解忧吧。”

    两人坐下后,朱柏继续阐述他的见解:\"如今人才济济,朝廷应细化官职体系。”

    朱元璋饶有兴趣地询问,仿佛孩子对新奇事物的好奇。

    朱柏解释道:\"例如在乡村,以往仅有里正这类并非正式官员的管理者,他们既是朝廷在乡间的代表,又节省了大量开支。”

    然而,这样的制度存在漏洞,朝廷的权威在某些乡村往往不如当地德高望重者的影响力。”

    这导致朝廷难以有效利用广大农村资源,进而影响了整体治理。”

    朱柏分析道,\"过去的财政困境是原因之一,但现在不同,我大明年税收已突破百亿,这笔巨资若闲置,岂非浪费?父皇您已阅户部奏折,改革势在必行。”

    朱柏的话让朱元璋眼前一亮,他紧盯着儿子,\"柏儿,你是否已经有了改革的具体设想。”

    朱柏略作思索,\"父皇,我们可以从小范围开始试验,逐步完善这一改革方案,以免走错一步。”

    例如,他们决定通过地方选举来设立一个州级机构,随之将其中职务细分为众多职责明确的小部分。”

    “在城市的核心,设立一个专司廉政监督的部门,以此激发州府内部自我审视的能力。”

    “这个监督体系直接隶属于朕的掌控,晋升任免权仅属于朕一人,如此一来,这些官员的利益便紧密地与朕捆绑在一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