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寥寥数语中,朱高炽洞悉,未来的朱元璋将如何演变,他无法预知,毕竟人心如幻,变幻莫测。
但此时此刻,朱元璋的信念中,忠义仍旧是至高无上的法则。
这无疑为朱高炽与朱元璋未来相处的日子里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界限。
在思绪飘渺间,朱高炽不知不觉已至城墙之下。
仰望眼前雄伟的城门,朱高炽怔然,未曾料想已抵达此地。
神思回笼,他径直步入城墙,踏上巡守之路。
虽春意融融,夜风却依旧凛冽,带着几分寒意。
此时,驻守的勇士见惯了朱高炽的身影,每至夜晚,他总是勤勉巡视,如同星辰,准时出现。
并非朱高炽生性勤勉至此,实则他深知,怠惰乃人性之根本,无人能免。
作为领袖,不能依赖个人素养与自觉行动。
任一团体或个体,若失警惕,或无监管,腐朽只是时间问题。
无论古今,此理皆然。
因此,朱高炽必须于关键之处,如城防,筑起心防,紧闭懈怠之门。
纵使夜间巡视看似徒劳,亦或难以预防未知,但他仍需坚持。
见城墙之上,火光映照之地,勇士坚守岗位,未有丝毫懈怠,朱高炽轻声叮咛后,准备离去。
恰在此刻,转身之际,瞥见朱元璋亦登临城楼,正欲巡视。
两人相距甚远,非同一段城墙,故朱元璋初时未能察觉。
朱高炽并未主动问候,悄然离去。
环绕城中要害区域,一番巡视后,朱高炽返回居所。
次日晨曦微露。
甫一出门,朱高炽便见朱元璋早已候于庭院之中,不禁愕然。
“大哥,你为何清晨便在此等待?”
朱元璋微笑答曰:“弟子侍奉师尊,理应如此。”
朱高炽无奈摇头:“大哥,我们已商定,你若有疑,随时可询,而平日授课,则交由李先生负责。”
朱元璋道:“李先生学问渊博,然尽为书卷之言,进展缓慢,吾已与李先生商议妥当,午后由他授业,而晨时则随恩公左右,多观多学,以期速成。”
至此,朱高炽方明其意,原来朱元璋意在近身学习,嫌教授过于缓和,欲紧随其后,汲取经验。
望着朱元璋憨厚的笑容,朱高炽唯有苦笑相对。
“罢了罢了,大哥若想了解我治理黄岗之法,直言便是,我又岂会隐瞒,何必如此费心布局。”
对于朱高炽的巧妙戏谑,朱元璋却不以为意,反而笑容满面地回应:“恩公这便是允诺了?”
朱高炽淡然道:“你是龙腾大陆的统帅,你欲往何处,我岂能阻拦?”
在魔法花园般的马秀英朱元璋的庄园享用完晨间盛宴后,朱高炽便携同身旁这位宛如小精灵般的“跟屁虫”共同处理繁复的政务。
不过今日稍显特别之处,在于昨日重返麾下的智者李善长,却未现身于朱元璋的庄园之中。
城堡大厅内。
朱高炽一面与施才英探讨那些需决断的重要政务,一面还需在无人之际,向朱元璋传授古老的知识。
半个早晨的光阴,在处理政务的同时迅速流逝。
朱元璋虽平素少涉此等繁琐,但如今倾听朱高炽的讲解,亲自参与其间,竟无丝毫倦怠之感。
反之,兴味盎然。
上午余下的时光,朱高炽并未离开,于城堡内向朱元璋解析现今黄岗、濠州两座城市的治理体系。
简而言之,便是探究何种方式能有效统治这两座城邦。
其中至关紧要者,自然是官僚体系。
以及官僚体系下的细枝末节,官员。
同时,朱高炽亦有意无意地向朱元璋灌输如何划分辖下权柄。
包括偶尔回望未来,设想若朱氏为至高帝王,应如何统驭全国。
如何确保帝国政令畅通,抑制豪族势力膨胀,让社会各阶层各守本分。
尤为关键的,是引导其理解法制。
及法律的尺度。
不应一律严惩贪污者家族,或一概诛灭九族,而是依据贪赃数额、影响范围、后果严重性予以判罚。
触犯律法者,也当视违法行为的轻重缓急、后果大小而定刑。
总之,一个上午的时间,除了初始处理政务时深入探讨具体事宜外,其余时刻朱高炽仅是略作开篇,让朱元璋先行思考。
日月如梭,待时机成熟,再逐一深入探讨细节,以及具体施行之道。
对此半日所获,朱元璋内心异常满足,即便得知朱高炽午后将巡视各地,无法返回用膳,他也仅仅让人送来些简便餐食,匆匆用过,便踏上征程。
首站抵达的,是骑士团营地。
按理说,以朱高炽现时的身份,军队已非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