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谋圣之后,我帮刘备拿天下 > 第623章 大汉天子令

第623章 大汉天子令(1/2)

    见刘备总算同意,张与彻底放松下来:

    “既然如此,就不必耽搁时间了。

    与这就传信,调伯安往汉中,届时与孙坚等人一同入川。

    日后,伯安便留在益州,镇守一方!

    至于益州牧之职?

    主公觉得宪和怎么样?”

    益州天高路远,又交通不便,极易让人滋生野心,比如张鲁、比如刘焉、刘璋等人。

    为免生出变乱,刘备定然要找个信得过的人去往益州。

    若单说信任,那自然是关羽、张飞等人排首位。

    但刘备先前离开荆州之时,对关羽所说的话,张与也是听见了的。

    心知刘备不愿意跟这两个结义兄弟分开,张与自然不会勉强。

    张飞就不说了,虽然学习能力强,但多年征战,在内政上完全没有作为。

    而益州作为天府之国。

    相比擅长军事的关羽,更需要一个内政大才前去。

    内政足以掌管一州之地、还得深得刘备信任、不会反叛,最好还能擅农事。

    这多种条件综合下来,简雍还真是最好的人选。

    至于军事?

    益州靠近南蛮之地,许定虽然武艺不比许褚那么强悍,但统兵之能不错,不说主动出击,至少防守不会有问题。

    而且,许定跟简雍在并州就搭档过,两人配合得也不错,很有默契。

    想来益州交给他们两人,应是无虞!

    张与的声音落下后,刘备只略略沉思了一瞬,便点了头:

    “宪和与伯安同治益州,确是最好!”

    顿了顿,刘备再道:

    “陛下将至,伯安与宪和调动之事,还需得经过陛下准允!”

    虽然刘备手执黄钺,有自行调动武将的权力,但他从未想过僭越,既然刘协将至,那自然是要先禀报刘协的,再着急也不差这点时间。

    “是这样的!”

    张与笑着接话,周身满是轻松之色。

    反正这两个叔侄都很有分寸,他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但想到如今已经是八月末,张与不由得皱眉看着刘备,沉声提醒:

    “主公,待解决丹阳之事,不若尽快打发孙坚等人入益州平乱?

    夏天快要过去了。

    北方寒冷,凛冬将至,若南方无事,届时,总不能让陛下在扬州待到明年开春再回去吧?”

    年末春初多有祭礼,

    若刘协跟蔡邕都不在长安,难道要让荀彧来祭祀?

    而刘协素来体弱,若是回长安,自然以水路最佳。

    可此去数千里,便是星夜兼程,也得一个多月才行。

    如果在这里再耗一段时间,那等他们行至颍川,就得十月末了。

    届时。

    部分地区的河水不是断流,就是结冰,他们再想回去,就只能换陆路。

    如此不仅麻烦,而且冬日赶路也很是辛苦。

    刘备光顾平定扬州,倒真是没想到这一出。

    闻言,他稍愣了一瞬,很快开口:

    “子和说的是!备倒是忘了这茬!

    稍后陛下到此,备一并禀报。

    还有,若是我等随陛下一同回长安,那扬州、兖州、豫州等地都得安排好!”

    说着,刘备也觉得压力甚大:

    招降吴军、处置江东世家、天子回长安、孙坚出兵益州、各地官员的安置、平叛百越……

    桩桩件件,都急需处理。

    如此,留给他们的时间还真的不多了。

    但好在,如今刘备手下的贤才也多。

    不说远的,光就近的曹操、张与、郭嘉、荀攸、贾诩就能给他分担诸多要务。

    因此,刘备也并不太着急。

    虽然大战已经结束,但刘备也并不打算在楼船上干等着。

    他先是派了斥候去江都找荀攸,让他招降程普与韩当,然后再让张与回去休息,又留下马超守着,最后,才带着魏延去前线,与将士们一同清扫战场。

    时至天明。

    曹操终于派斥候传来消息:

    他已经率军,于寅时末攻破敌军水寨,俘敌一千余,现已占领石城。

    如今,曹仁留守石城,曹操则是带着于禁等人,按照计划前往丹阳城围城,等候刘备等人到来。

    见战事顺利,刘备便下令大军回寨休息,等刘协到来后再同去丹阳。

    卯时末。

    刘协率军到达历阳水寨。

    迎到天子之后,见刘协身体尚且康健,并无不适,刘备先是将眼下的要务报给了刘协。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张与提出的恢复地方刺史制度之事。

    因着州牧制度下,容易使地方势大,朝廷势微。

    因此张与才提出要废州牧,收兵权,恢复刺史制度,地方军政分开。

    张与毫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