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32章 集思广益?

第532章 集思广益?(1/3)

    按照原本的历史时间线,今年,也就是天子荣四年,其实本该是孝景皇帝十年(中元三年)。

    而在那个历史时间线,太史公对于汉室几年的记载,也不外乎以下几点。

    ——罢黜诸侯国的御史中丞一职,以从根本上削夺诸侯王任命、审查官员的权力;

    匈奴有两位小王来投,均被恩封为彻侯;

    敕封孝景皇帝刘启的第十三个儿子,即皇十三子刘乘为清河王;

    除去以上这三件大事可堪一书的大事,剩下的,也不过是三月彗星出西北、四月地动、九月戊戌晦日食之类的地理、天文变化。

    而在那个原本的历史时间线,于孝景皇帝晚年,还曾发生一件大事。

    ——景帝最后一年,匈奴军臣单于率军入边!

    凡匈奴百蛮叩边者数以十万,边墙遍布疮痍,岌岌可危!

    胡南下,掠雁门、北地、代、上四郡民口,足有四成!

    胡先锋锐骑大破雁门,兵峰直指京兆!

    甘泉为胡先锋所焚,漫天狼烟距长安不过百十里,清晰可见。

    这一重大事件,被后世的史家称之为:凌辱之恨。

    很显然,在刘荣所身处的这个时间线,汉家已经不存在被'凌辱之恨'的可能了。

    只是刘荣就汉匈总体战略一事,召见朝中老将时,却意外招来了窦老太后的两位子侄:丞相魏其侯窦婴,以及太仆南皮侯窦彭祖。

    一场军事会议,两位窦氏外戚子侄却不请自来——哪怕此二人一个是百官之首的丞相,另外一个也同样是在朝九卿,也还是让其与众人一阵摸不着头脑。

    但刘荣对此,却是没有表现出丝毫异常。

    究其原因,就不得不提到窦氏一族——尤其是窦老太后的'发家史'了。

    太祖高皇帝年间,清河郡观津县窦氏生下一女,讳曰:窦漪房。

    窦漪房上有一兄,讳:窦建,字长君;下有一弟,讳:窦广国,字少君。

    窦父经历秦朝动乱,不远为乱世所波及,便带着家中妻儿老小隐居观津县,不问世事,过着清贫的垂钓生活。

    日子就这么平淡的过着,直到窦父于垂钓时坠河而亡,原本还算勉强能过活的窦氏,瞬间便失去了家中唯一的顶梁柱。

    窦母体弱多病,家中重担,便落在了家中长子:窦建窦长君的身上。

    彼时窦建年幼,家中又是上有老母卧榻,下有弟、妹嗷嗷待哺,又汉祚新立,天下百废待兴,讨活路别提有多难;

    无奈之下,终还是窦母含泪做主,将暂时无法为家中提供任何帮助的幼子窦广国,卖给县中豪强为奴,才总算让脆弱的家庭缓了一口气。

    被卖给豪强为奴,窦广国的童年自也就算不上多么光明——被卖出去没多久,窦广国便被家主带去了宜阳的矿山,成为了奴隶中最苦命的矿奴。

    而在观津县,凭借窦广国的卖身钱缓过一口气的窦氏,却依旧没能躲过坐吃山空,穷者愈穷的悲惨命运。

    小儿子卖了,卖身钱吃没了,窦妇又抱病多年,无可奈何之下,就只能轮到女儿:窦漪房被卖出。

    此时,已经是孝惠皇帝年间。

    窦漪房心气很高。

    至少在当时,窦漪房宁愿拼一个微乎其微的可能性,也不愿委身于豪强富户之中,成为一个兼力奴、舞姬,以及生育机器的苦命人。

    于是,窦漪房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加选秀,并最终幸运的通过筛选,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送入宫中,成为了吕太后身边的侍女。

    窦漪房入了宫,领走还留下了一笔钱,窦氏又只剩下两张嘴,窦建只需要顾着病母,生存压力自是骤减;

    不数年,窦母病故,孑然一身的窦建也不愿继续留在写作家乡,读作伤心地的观津,便外出闯荡。

    至此,清河郡观津县窦氏,便算是彻底散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老大窦长君到处奔波,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宫中的窦漪房则被吕太后赐给了当时的代王刘恒,去了代都晋阳。

    老三窦广国,则从很小的年纪开始,便在宜阳的矿山经受人间的磨难。

    直到窦广国二十岁那年,这兄妹三人的命运才有了一次重大的转机。

    ——窦广国二十岁当年,窦广国所在的宜阳矿山泥石倾泻,供矿奴们休息的整个窝棚,都被碎石、流泥掩埋。

    上百矿奴死于非命,唯独窦广国因为年小力弱,在争抢铺位时被‘前辈们’排挤到了窝棚边缘,方得以侥幸生还。

    出了这样的事,那上百冤魂的家人自是哭天喊地,要那矿主给个交代;

    而当年买下窦广国,并带他前往宜阳挖矿的矿主,则最终选择离开宜阳这个是非之地,跑到长安避避风头。

    天子脚下嘛!

    就算有些亡命之徒要为死去的父亲、兄长报仇,到了天子脚下,也总得顾忌一些。

    再者,在宜阳的矿山挖‘钱’挖了几十年,矿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