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24章 远大目标

第524章 远大目标(2/3)

割据势力、寡头。

    在如此恶劣的内部环境下,原本并不十分棘手的外部军事威胁,也就变成了让人无可奈何地老大难。

    ——匈奴人很难打吗?

    至少对于汉初的太祖高皇帝而言,显然并不难。

    汉匈平城一战,汉家也并非是被匈奴人飞龙骑脸,全程碾压,反倒是汉家从始至终都掌握着优势。

    若非意料之外的白登之围,以及当时此起彼伏的关东异姓诸侯叛乱,那场汉匈平城之战,很可能成为奠定汉家‘东亚怪物房房主’的立国之战。

    而在那之后,汉家决定以‘和亲’为国策,将外部军事威胁无限期搁置,转而专心处理起了内部问题。

    针对异姓诸侯,太祖高皇帝刘邦采取铁腕镇压的措施。

    考虑到分封制到郡县制之间的平缓过渡,以及最大限度降低中央行政成本,异姓诸侯被消灭之后,高皇帝又改以宗亲诸侯,作为权宜之计。

    之后的孝惠皇帝,前、后少帝——或者说是吕太后,以及太宗孝文皇帝、先孝景皇帝;

    这接连六位,或者说是三位帝王在位期间,汉家也一直都在忙着解决内部问题。

    陵邑之制,扼杀门阀、世家出现的可能,镇压地方豪强势力;

    轻徭薄税,与民休息,则是最大限度提高汉家复苏的进程和速度。

    再加上一场吴楚之乱,以及导致吴楚之乱爆发的《削藩策》,又将宗亲诸侯尾大不掉,成为又一个‘异姓诸侯’般威胁宗庙、社稷的存在,给消弭于无形。

    就这么一件件、一条条处理,解决下来,到了当今刘荣即立,汉家内部的问题,似乎都已经得到解决。

    汉家似乎已经完成了‘安内’的历史进程,接下来,似乎也可以专心致志的‘攘外’了。

    但事实上,正如华夏文明的发展、扩张,并没有随着周王朝建立,而陷入停止一样。

    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也同样不会因为汉家内部安定,而止步不前。

    ——安定,并不是最终目的。

    对于华夏王朝而言,永恒不变的命题,是发展、进步。

    至于安定,也只是发展、进步的前提条件——先求稳,再发展,只有安稳的内部环境,才能为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所以,如今汉室,内部似乎并不存在太多问题,至少不存在什么迫切需要解决、不解决就要出大问题的隐患;

    外部威胁:北方匈奴,似乎也随着一场场汉匈打仗得胜,而逐渐消失。

    但作为汉家如今的掌控者,刘荣却清楚的知道,一切都还没完。

    无论是外部军事,还是内部治理——刘荣需要做的,汉家需要做的,以及华夏文明需要走的路,都还远远没有结束。

    顶天了去,也只能说:在长达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励精图治之后,汉家总算是从开国初期的‘类封建政权’,进化为了真正的统一封建王朝。

    那接下来,难道就不需要再做什么了,难道就要混吃等死了吗?

    显然不是。

    ——汉室内部的割据势力,从汉初的异姓诸侯,到太宗皇帝年间的宗亲藩王,至今,也不过是被剔除了爪牙的宗亲藩王。

    而这些占据大半个关东——甚至可以说是‘大半个中原’的宗亲诸侯国,最终都是要被化为郡县,由长安朝堂中央直辖的。

    秦二世而亡,就是因为始皇嬴政,在秦王朝不具备‘天下尽行郡县’的时候,一口气将分封制全面废除。

    而汉初,太祖高皇帝之所以恢复分封制,除了分封制到郡县制,需要过渡的考量之外,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当时的汉家,不具备天下尽行郡县的能力。

    无论是行政成本,还是直辖难度,都远非当时的汉家所能承担。

    那现在呢?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汉家是否发展到足够强大的地步,从而可以对整个汉室版图,都通过郡县制进行直辖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并不好说。

    就拿此番,刘荣为天下官吏加薪举例。

    ——说是为天下官吏加薪,但事实上,却只是给关中地区,以及北方的北地、陇右,南方的巴蜀、汉中等由长安直辖的郡县官吏加薪。

    至于占据汉室版图过半部分的关东,尤其是那些个宗亲诸侯国,则并不在此列。

    宗亲诸侯国的官吏俸禄,依旧需要这些诸侯国自己承担,加薪与否,也不是刘荣说了算。

    假如有一天,刘荣决定效仿始皇嬴政,全面取缔分封制,废黜所有的诸侯国,在全天下范围内实行郡县制,那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部分陡然多出来的官员俸禄。

    如今的长安朝堂中央,直辖汉室近半版图,也就等于说是只需要给汉家一半的官员发工资。

    剩下的一半官员,都是由宗亲诸侯养着。

    如果尽行郡县,那就意味着汉家,由长安朝堂直辖、直属,需要有朝堂中央发放俸禄的官员,至少也要翻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