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能得到什么好处?
这就不得不提当今刘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众所周知。
自有汉以来,关于汉家储君的舆论,总是能在坊间得到极高关注度。
而这,也使得汉家的每一位储君——甚至每一位曾有机会染指储君之位的宗室,都被天下人放在放大镜下观察,并最终得出了无比紧缺的人物评价。
比如大汉首位太子,太祖刘邦与高后吕雉的独子:孝惠皇帝刘盈,便是坊间一致公认的‘仁弱之君’‘儒天子’‘类扶苏’。
而刘盈的儿子,历史上的前少帝刘恭,则是坊间传闻中的典型莽夫。
太宗皇帝留痕,那自是没的说——在世圣人可不是说着玩儿的。
到了太宗皇帝的储君,也就是先孝景皇帝刘启,坊间评价则变得有趣了起来。
从早先,偏向于‘直击要害’式的精准、简短评价,坊间对储君时期的先孝景皇帝,评价可谓是十分复杂。
什么棋盘侠啊,惹祸精啊,爹见打之类,自然是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正面的评价也同样不少——如果敢决绝,刻薄寡恩之类。
而今天子荣,早在先孝景皇帝年间,就已经早早在坊间,得了个‘无的不放矢’的中性评价。
时至今日,刘荣过去这些年的表现,更是不断地反复验证着那句: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
当今天子荣,不说是雁过拔毛,也至少是一举一动必有深意,一进一退必有意图的‘精明’之人。
明白了这些,再来看刘荣给天下官员涨工资,也就不难嗅出别样的味道了。
——当今天子荣,压根儿就不是个闲着没事儿干,就大发慈悲给官员涨工资的角色!
天子荣送你一匹布,那肯定是想要从你这里——甚至是已经从你手里,拿走了一件做好的成衣的!
给官员涨工资,也是一样的道理。
每年二十万万钱,都从少府内帑出,也就是天子刘荣自掏腰包。
如此庞大,且源源不断、每年都这么庞大的成本砸进去,天子荣想要的,自然不只是天下官吏口头上感恩戴德。
刘荣真正想要得到的,是通过这次全天下范围的涨工资,来对如今汉室的官僚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的干涉。
说浅显点就是:过去,你们的工资是国库发的,你们的职务是外朝讨论的,朕忙前忙后,也只能得到你们嘴上的一句‘忠于陛下,忠于社稷’。
现在好了。
朕,可是正儿八经的真金白银,再往你们身上砸了。
怎么说?
叫声陛下,朕再听听?
听听看还有谁,端起碗吃饭,放筷子骂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