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把权力交给官僚,官僚却不干人事,民众自然火冒三丈。
但在封建时代,贪官污吏,非但老百姓没那么深恶痛绝,甚至就连官僚体系本身,也没有太强烈的排斥。
——某个官员贪污受贿?
——你操个什么心啊?
——人家辜负的是皇帝老子,又没有辜负你?
——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也可以说:封建时代,其实并没有‘公权力’这个概念。
所谓封建时代的公权力,实际上,就是皇帝的私权利,被借给了官僚阶级。
吃人最短,拿人手短。
人家皇帝把权力借给你了,你自然要听人家的话,还要老老实实矮人家一头。
但正所谓:有借有还。
如果什么都不做,这借来的权力,早晚都会被收回去。
怎么办呢?
官僚阶级想了个好办法。
——用尽所有手段,将自己手里的权利,从‘皇帝借给官僚’的本质、事实,扭曲为:官员天然所具备。
这样一来,权力不再是皇帝借给官僚的,自然也就不用还了。
非但不用还了,甚至还能被用来欺瞒,甚至欺压年少的天子。
于是,就有了帝王心术,就有了‘主少国疑’的说法。
所谓帝王心术,便是让一个原本稚嫩、青涩的皇帝,搞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
免得被官僚三两句话就哄骗了去,真以为官僚手里的权利,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就被天道硬安在他们头上的。
然后,在明确认识到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一边哄着官僚群体:是是是~
好好好~
你说的都对~
去帮朕把事儿办了,把天下治理好。
然后一边在心里反复提醒自己:这些个老狐狸,有朕用不到你们的那一天!
于是,便也有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个年少的帝王迈向成熟的表现,其实也可以由此作为标准。
——年少即立的君王,什么时候明白官僚的权利,都是从自己这里‘借’去,甚至抢去的,这便是长大了。
什么时候,能想到办法,把官僚从自己这里‘借走’‘抢走’的权利夺回来,并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畴内重新借出去,这,便是成熟了。
那这,和官僚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有什么关系?
还真有关系。
按照官僚‘尽可能把手里的权利,从皇帝所借,扭曲为天然具备’的本能,官僚以全谋私的行为,也从事实上的:皇帝借权给官僚,官僚却辜负皇帝,拿权力去谋私利;
变成了:官僚天然拥有权力,也天然就可以以权谋私,贪污受贿。
也就是说,权力的来源,才是决定权力的用途是否合理、权力造成的后果是否争取的核心因素。
好比说,一个小男孩,得到了母亲的允许,去买一根雪糕来吃。
吃完拉肚子了。
那没什么好说的,该去医院去医院,该看病看病,该吃药吃药。
顶多以后注意着点,少吃,或不吃雪糕。
但倘若这个小男孩,是得到了老师的允许,在学校小卖部买了雪糕吃,然后拉肚子了?
那你就瞧吧——有的是好戏看。
允许小男孩吃雪糕的老师啊~
把雪糕卖给小男孩的小卖部啊~
甚至于学校、校领导,乃至于雪糕生产厂商,都可能被这个小男孩的家长问责!
更有甚者:一个陌生的人,给小男孩买了一个雪糕吃,导致小男孩拉肚子?
那就更有趣了。
雪糕、拉肚子先放在一边——你还是想说清楚你这个举动,究竟是为了贩卖儿童,还是猥亵之类的吧。
同样的道理。
官僚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似是毋庸置疑的错事、坏事,但实际上,也依旧要看权力的来源。
如后世新时代,官僚的权力源自于国家,属于公权力,那自然是为天下人所不齿、所唾弃。
而在封建时代,官僚的权利源自帝王,属于统治阶级的私权利。
故而,其以权谋私,实际上只会让帝王不开心。
同僚大概率是默不作声的看好戏,作为受害者的底层民众,也多半是敢怒不敢言。
在此基础上,如果官僚的权利,被官僚扭曲为‘天然具备’,那就更恼火了。
——权力没有来源,那自然,就不需要向任何人负责了。
权力没有来源,等于说是官僚‘靠本事得来的’,那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也等于说是凭本事捞钱。
听着很魔幻是不是?
不像是庄重、严肃的华夏封建王朝,而更像是一个奇幻世界?
如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