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00章 篝火晚会

第500章 篝火晚会(3/3)

可想而知。

    如果没有长安天子荣的书信不是提点自己,程不识只怕是早就要绝望,然后得出‘蛮夷不可以王道治之’的结论。

    但刘荣的提醒,却是给程不识拨云见雾,指出了一条最简单直接,同时也是最好理解的道路。

    ——农耕之民也好,游牧之民也罢;

    高级文明也好,低级野蛮文明也罢。

    归根结底,都不外乎:生存二字。

    华夏农耕文明下的百姓农户,为了生存而春耕秋种,辛勤劳作。

    匈奴游牧文明下的游牧之民们,也都是为了生存而春出秋归,遍草原的放牧。

    真要说矛盾,别说是‘神秘而又令人无法理解’的游牧之民——便是汉家农耕之民,也是一箩筐,数都数不清。

    但归根结底,无论农耕还是游牧,核心矛盾永远都不外乎生存二字。

    华夏农耕之民,只要吃得饱肚子,只要还有活路,那就能承受骇人听闻的税赋,以及官府的无下限压迫。

    直到活不下去、全然没有活路的那一天,农耕之民才会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放在草原游牧之民身上,逻辑其实也是通的。

    ——如果能轻轻松松保证生存,谁又愿意刀尖舔血,去抢别人家的牛羊?

    所以,在刘荣看来,解决草原问题、解决游牧之民问题,对游牧之民达成根本统治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围绕生存二字做文章。

    想当年,太祖高皇帝筚路蓝缕,立汉国祚,天下百姓却大半躲进了深山老林,说是逃避战火,实则却是落草为寇,破坏天下治安的同时,让汉家根本收不上来税、赋。

    如此棘手的局面,太祖高皇帝也只是大笔一挥,一手赐民田爵,就让深山老林的隐民们乖乖走出桃花源,种地纳税了。

    对草原、对游牧之民,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甭管有多棘手,就一句话:给他们找条活路,指一条只要勤奋,就能大概率饿不死,且并不需要和人拼命的路径。

    生存得到保障,吃得饱肚子了,他们就不会再想着争强斗狠,而是和每一个华夏农耕之民一样,思考着如何攒下一笔钱,给自己的孩子、后代找一条好路。

    从文也好,从武也罢——总归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再不济,就子承父业,继续种地、放牧嘛。

    但也总归是要一代比一代好的。

    只要这套思维逻辑,开始在游牧之民脑海中成为常态,那即便他们身着胡服,也已经是如假包换的诸夏之民了。

    只是对于程不适‘如何解决游牧之民生存问题’的提问,长安天子荣的指导意见,却是让程不识一阵摸不着头脑。

    “篝火晚会······”

    “能有用?”

    “这不是军中提振军心士气的路数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