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75章 凛冬将至

第475章 凛冬将至(2/3)

禁酿酒、饮酒,但普罗大众对酒水的接受度,其实还是非常高的。

    如今汉室,虽然理论上,依旧禁民私酿酒,但自太宗孝文皇帝以来,却也不搞一刀切式的‘禁民饮酒’了。

    首先,是社会地位层面——秩禄百石以上的官员,以及爵位在八等爵:公乘以上者,是可以私下饮酒的。

    达不到以上职务、爵位登记者,也只是原则上不可私饮。

    既然是‘原则上’不行,那实际操作中,自然就有默认的空间。

    ——深更半夜,你偷偷在被窝里闹上两口,你枕边人也不至于去官府告你,官差也没空跑你被窝里抓人,治你个‘非法饮酒’之罪。

    比六百石,及爵位在十五等少上造以上者,更是可以无条件宴饮!

    之所以是‘无条件宴饮’,是因为寻常百姓,也可以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有条件的邀宴聚饮。

    如娶妻,纳妾,儿女满月等喜事。

    其实最开始,太宗皇帝也没有允许高官、显爵无条件聚饮。

    不料这帮人居然开始钻空子——三天两头纳个小妾,十天半个月给儿女办酒,演都不演了!

    有一段时间,人口贩卖行业甚至因此,而出现了一波‘女奴价格反超男奴’的火爆市场!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有钱人家,或有权有势者,想要借纳妾之民请客喝酒。

    为了喝上这么一顿酒,他们甚至不在乎自己纳的妾丑不丑、健不健康,甚至年不年轻。

    长安街头,至今都还流传着那些年,某些功侯贵戚为了借纳妾宴饮,而意外纳了个四五十岁老妪为妾的趣闻轶事……

    后来,为了控制这种乱象,同时也算是施恩于这些贵族阶级,太宗孝文皇帝无奈打上补丁:具备一定官职或爵位等身份者,无需再借婚宴之名聚饮。

    再后来,关于酒类的禁令也愈发宽松——从禁酿、禁饮,到禁酿不禁饮,到先帝年间,甚至就连酿酒,都已经不再是完全没得商量了。

    最开始,是少府奉旨酿酒,卖入市场以获取利益。

    然后慢慢的,功侯贵戚也开始跟着偷偷酿、偷偷卖。

    发现朝堂中央似乎不咋乐意管,贵族们甚至都懒得亲自动手了——直接把酿酒的事儿,交给了各自底下的白手套,也就是商人去忙活。

    时至今日,刘荣一朝。

    你如果在大街上喊:你看到什么什么地方在买酒,或某人某户在酿私酒,那大家只会把你当成傻缺。

    官府也会不得已登门盘查,却也会暗地里,把你祖宗十八代骂个遍。

    可你若是像个正常人一样,既不张扬,也不过分低调的走到某些巷尾死胡同,悄悄摸买一些酒回家喝,那根本就不会有人管你。

    用后世人的话来说,在如今汉室,酿酒业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黑色产业,顶多只能算是灰产。

    但毋庸置疑的是:酒类对华夏民族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华夏军队的吸引力,实可谓古往今来。

    远的不说,就说吴楚七国之乱前后,在睢阳保卫战立下赫赫战功,之后更得到东宫窦太后重用的将军李广。

    相传,李广此人,不单用餐时无酒不欢,就连三餐之间的空隙,也是非要把酒当水喝不可。

    个把时辰没喝上,轻则脾气暴躁,对左右动辄打骂,重则当场狂暴,见了谁都想干一下子。

    身为军中高级将官,隔三差五都能见到天子、太后的人——尤其还是太宗皇帝赞之为‘若生在开国年间,可封万户侯’的猛将,李广尚且如此,军中其他人如何,也就是可见一斑了。

    程不识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什么?

    战斗风格保守?

    治军严谨?

    都不是。

    ——当今汉室,程不识最知名、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其人滴酒不沾。

    非但自己滴酒不沾,还坚决不允许治下将士,于战时、于军中饮酒。

    不然程不识‘治军过严’其麾下将士叫苦不迭的骂名哪来的?

    还不就是不让喝酒……

    从以上这些,就不难明白当今汉室,乃至于华夏绝大多数时代,酒精对于军队的重要性和致命吸引力。

    尤其是酒精自带的精神舒缓、安抚作用,更使其成为华夏,乃至古今中外军队趋之若鹜的食粮。

    而此战,非但是刘荣第一次,光明正大下令在后勤保障物资中,添加高烈度酒这一项,同时也是有汉以来——乃至古往今来,华夏政权第一次在官方层面,以官方文件、正式指令,为前线将士供应酒精。

    原因自是不言而喻——酒精,除了能消毒、能麻痹神经,舒缓情绪,也同样能暖身。

    虽然是物理暖身,但也总好过什么都没有。

    再有,便是相较于水,酒的冰点相对更低一些,更不容易结冻。

    到了塞外,冰天雪地之下,壶囊里的水都冻成冰时,一口烈酒,也能成为前线将士聊胜于无的水源补充。

    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