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63章 酷吏?

第463章 酷吏?(2/3)

码归一码。

    两个弟弟的身生亲母,被郅都说成‘亡一姬复一姬进’的一次性用品,刘荣固然要给弟弟们出气,好履行自己长兄如父的身份职责。

    但话又说回来,刘荣自己和郅都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仇怨。

    相反,对于郅都这个人,刘荣向来是极为欣赏的。

    至于上林野猪事件当中,郅都疑似玩忽职守,导致野猪乱入抵近圣驾,刘荣也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介怀的。

    谁还没年轻过啊?

    谁又没犯过错?

    虽然这个错确实严重了点,但总归没有真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以及恶劣的影响。

    反而是郅都,自打那次意外失误后,为人处世愈发的成熟、稳重,也更加细致入微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当年那件事,反倒是好事。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能让郅都如此迅速地成熟起来,当年哪怕贾姬真被野猪拱死了,那也值!

    至于刘荣为什么会有这种认知,自然是因为屁股决定脑袋。

    ——当年,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刘荣是太子。

    太子荣要考虑的,是自己在弟弟们,朝堂内外,以及天下人心中的形象。

    所以,刘荣得以哥哥的身份,给弟弟们做主;

    得以太子储君的身份,指出郅都工作上的失误。

    而今,刘荣已贵为天子。

    思考问题,自然就不能再按照原来那套思维逻辑了。

    仍拿当年的野猪事件举例。

    如果说现在,再发生一起上林野猪事件,某位王太后因为郅都玩忽职守,而被野猪堵在厕所,该王太后的儿子,也就是刘荣的某个弟弟把状告到刘荣这里?

    那刘荣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必然是严厉的斥责那个弟弟:谁允许你妈去上林的!

    谁允许郅都护卫你妈的!

    还有脸给朕告状?

    带着你妈,滚回你的封国去!

    你要问为什么,刘荣只能说:对于天子而言,郅都这样的忠臣,是一定要保的。

    在极端情况下,哪怕这个人真的犯下了大错,只要不是故意、有心,就得网开三面。

    因为人都会犯错。

    忠臣也是人。

    四条腿的蛤蟆好找;

    两条腿的忠臣,却可遇不可求。

    又或者说,按刘荣现在的视角,即‘天子荣’的视角,来看待当年的上林野猪事件,刘荣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

    ——郅都当年,确实是犯错不假;

    但当天子启打算以身涉险时,郅都那一番劝阻之语,确实是一套非常值得提倡,乃至于广为传播的价值观。

    但凡是个皇帝,就必定会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有郅都那番话所体现出的思想觉悟,将天子安危、得失放在首位,将其他一切都排在后面。

    之所以会这样——之所以‘太子荣’和‘天子荣’,在同一件事情上有不同的看法、感官,自然是因为思维模式,以及立场的缘故。

    对于太子荣而言,上林野猪事件,是一次彰显气质、展露锋芒,并收买兄弟手足、朝堂内外,乃至天下人心的做秀机会。

    太子荣需要通过那次事件,让全天下人都知道:太子荣能处,有事儿他是真帮你!

    无论你占不占理,只要和你关系好,太子荣铁定帮亲不帮理!

    只有这样,弟弟们才会死心塌地的跟着刘荣,而非惶惶不可终日,乃至于和刘荣作对。

    朝堂内外,也才会有意无意的亲近刘荣,以换取刘荣的好感。

    而且话说白了——郅都当时是先帝老爷子的忠臣,又不是刘荣的忠臣。

    刘荣压根儿就没必要保护一个‘不忠于自己’的所谓忠臣。

    当然,最重要的是当时,太子荣需要天下人夸上一句:瞧这大哥做的,就是靠谱!

    谁家有个这样的大哥,那弟弟们可都有福了!

    有了这么一句正面的夸赞,往后,刘荣再和某个弟弟发生茅盾,不明真相的天下人也会说:不能吧?

    我记得刘荣这个做大哥的,对弟弟们很好啊?

    当年,中郎将郅都巴拉巴拉,刘荣还帮弟弟们撑腰呢!

    现在刘荣和弟弟们起了茅盾?

    怕是做弟弟的不恭顺吧?

    反正我不信刘荣会对弟弟不好……

    结合以上种种,当年的刘荣才会义正言辞的站出来,当庭斥责郅都‘不当人臣’。

    不是刘荣想这么做,而是刘荣需要这么做。

    但现在,刘荣已是天子荣,而非太子荣了。

    再遇到类似的事,刘荣需要考虑的,早已不再是太子时期的顾及形象、崭露锋芒、邀买人心。

    坐上皇位之后,刘荣只需要知道:好处,拿到手里才是真的,其他一切都是扯淡。

    给弟弟撑腰?

    能有啥好处?

    好处能大过一个死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