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62章 国之爪牙,战克之将

第462章 国之爪牙,战克之将(2/3)

  后来,始皇嬴政一统六国,李牧的功绩也和赵国王廷的尊严一起,被始皇嬴政暂时埋在了故六国的废墟之下。

    秦时,天下一统,海内升平。

    于是,始皇嬴政派遣大将军蒙恬,率兵足足三十万,北出雁门关!

    起战略任务,史书上的原话是:北击胡,悉复河南地——也就是河南地区。

    正所谓,关乎高级官员、将帅的事儿,字儿越少,事儿才越大。

    就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北击胡,悉复河南地,便不知道沾上了多少人的血液,乃至于宝贵的生命。

    当匈奴人被秦将蒙恬赶到了阴山以北后,始皇嬴政才再度下令:将故列国长城连接起来,已形成一条自西向东绵延万里的秦长城。

    故而雁门关,也就变得愈发重要了起来。

    时间来到汉室鼎立,太祖高皇帝刘邦即皇帝位后的第一年。

    匈奴冒顿单于大军压境,韩王信于战争前线:马邑投降,并率军倒戈,回头来打汉室军队!

    而在韩王信不抵抗+免费效命的束手就擒下,匈奴人也得以向南翻越句注山,以直扑晋阳。

    晋阳,既是如今汉室的代国国都,也是后世人所常听到的:太原。

    那一场战争最终的结果,也就不必多赘述了。

    ——平城战役,白登之围之类,后世人基本都有所知解。

    而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当时间来到汉武大帝在位时期,也就是如今这个时间线,天子荣即位后的这段时间,匈奴人针对汉室的军事活动会越来越频繁,强度越来越大、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面对匈奴人愈发猖狂的侵犯,汉武大帝自然是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便从即位开始,就一直在着手反击报复。

    汉武帝元光五年,汉武大帝颁诏,征发民夫、兵卒整修雁门关。

    也几乎是在雁门关被整修完毕后的次年开始,作为绝代双骄的卫青、霍去病,以及李广、程不识等名将,也随之开始以雁门古塞,作为北出塞外的最后一站。

    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和亲,走的也同样是雁门关……

    明白了以上这些——这些有关于雁门关的历史,便也就不难发现:雁门郡这个地方,之所以叫‘雁门郡’,与其说是因为其治下有座雁门山;

    还不如直言不讳的承认:雁门关的存在,是雁门郡重要战略地位的源头。

    念及此,刘荣也终于恋恋不舍的,将目光从身前的沙盘上收回片刻。

    含笑抬起头,望向数年不见,面上已能略看出风霜的郅都,便见刘荣呵笑着一招手。

    “将军且来。”

    不知为何;

    刘荣这一声‘将军’,没有让郅都听出有半点违和。

    恰恰相反——正是刘荣这一声板板正正的‘将军’,让郅都恨不可能直接原地参军,成为汉家真正的将军!

    即便没这么做,郅都实际上,差不多也能算是汉家的宿将了。

    ——自有汉以来,汉家北方边墙的战略防守人物,便向来都是由地方郡国来具体负责。

    比如燕王、代王、赵王,再苦再难,也得先把关外的匈奴人给打舒服了,然后再给大后方做汇报不迟。

    诸侯宗藩如此,外臣掌控下的边关郡县,那就更是如此了。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无论是如今还是过去,汉家的边墙,其守备主将向来都是有极高的战术自主权,以及部分程度的战略自主权。

    当匈奴人兵临城下,包括雁门、上、代、北地、陇右在内的北墙诸郡,都可以在各自主将——也就是郡太守或郡都尉的倡导下,自发组织起反抗和抵御外敌入侵的方向。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有朝堂内外,有这么一个上不得台面的说法。

    ——内陆的郡太守,那是官;

    边关的郡太守,那是将。

    很显然,对于刘荣‘将军’的称呼,郅都极其受用。

    毕竟是边关太守,这一声将军,无疑是对郅都过往这几年的工作,所能给予的最直接,最简单粗暴的肯定。

    循着刘荣的呼唤应声走上前,并顺着刘荣的目光低下头,看向那座地基沙盘的局部区域,‘河西’二字首先映入郅都视野当中。

    只是很快,郅都便由看向那片区域的右侧,另外一片名为‘河套’的区域。

    而后,郅都的脸色便有些古怪了起来。

    对于程不识这个小老弟,郅都的感情可谓是愈发的复杂了。

    最开始,当今刘荣外放程不识,去北地做边关郡太守,郅都还只当是寻常。

    却不料一步慢,步步慢。

    等程不识在北地打完朝那之战,平调去雁门做郡太守时,程不识都已经封侯乐!

    反观郅都,却只能去给这个曾经的小老弟、后生晚辈做副官,任雁门都尉。

    等人家调走了——从雁门太守转任朔方太守,去和河套前线,郅都才得以顺位递补,为雁门太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