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43章 为后世开先例

第443章 为后世开先例(2/3)

探听军方的意见,吕太后还同时召见了军方最高代表人:太尉周勃。

    面对同样的问题,陈平、周勃二人的回答,却是和王陵截然相反。

    陈平、周勃二人皆答:当年,太祖高皇帝立汉国祚,为汉天子,于是遍封诸刘为王侯;

    今太后女身而执大宝,掌天下大权,与当年的太祖高皇帝并无两样。

    当年的太祖高皇帝,能凭借手中权柄遍封刘氏,如今同样独掌大权的太后,当然也能遍封母族吕氏……

    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吕太后当即‘龙颜大悦’。

    同时,心里也不由开始想:王陵这个丞相,不听话。

    这陈平就很听话。

    与其让王陵做右丞相,还不如把左丞相陈平抬上来,主持相府政务。

    至于副手性质的左丞相,就给老熟人审食其过把丞相的瘾,也算是对其多年来兢兢业业的奖赏。

    当然了,审食其是个什么货色,吕太后最清楚不过。

    所以拜相归拜相,吕太后却并没让审食其这个‘左丞相’去相府,辅佐入主相府的右丞相陈平;

    而是让他去未央宫,行使郎中令的职责,去监视年幼的前少帝:刘恭。

    至于为什么要让审食其去监视未央宫?

    这就要提到陈平‘升官’为右丞相之后,原本的右丞相王陵,被吕太后抬上皇帝太傅的位置了。

    ——皇帝太傅这个位置,当成年,乃至壮年天子在位时,自然是个荣誉性质的‘帝师’名头;

    但对于当时,才年仅四岁的前少帝刘恭而言,皇帝太傅、帝师,那是正儿八经的老师。

    所以,吕太后让审食其这个左丞相去监视未央宫,为的就是盯着点王陵,怕王陵这个被自己明升暗贬的皇帝太傅,再把少帝刘恭给教坏了。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王陵自知是被明升暗贬,又被新任左丞相审食其所监视,根本不可能真的去‘教导’少帝刘恭;

    于是一气之下,以病重为由辞了官,回家关上门生闷气去了。

    以上,就是王陵——这个刘舍之前的十任丞相中,下场最特别的一位,最终自丞相任上离职的经过。

    至于为什么要说王陵,是刘舍之前的十任丞相中最特殊的一个,则是由于:王陵从丞相任上离职,是这十个人——尤其是审食其、张苍等‘非终老任上’的五人当中,最体面、最漂亮的一例。

    审食其——吕氏党,故罢。

    周勃——说好听点是‘为天下人先’,给天下人做表率,实际上,却也是被罢免官职赶回老家。

    张苍——忤逆君上,故罢。

    申屠嘉——说是自请骸骨,却是不得不退,要么退,要么罢,乃至于‘不退便死’。

    唯独王陵!

    唯独王陵一人,既不是拐弯抹角的罢,也不是扑朔迷离的退;

    而是正儿八经的:擢为皇帝太傅,为汉帝师!

    擢,升官儿!

    这即是王陵特殊的点,同时,也是刘荣之所以要给即将离退的刘舍,来这么一手‘进皇帝太傅’的原因所在。

    因为根据过往经验,汉丞相最终的结局满共就几个;

    不外乎:终老任上,直接罢免,委婉罢免,明升暗降这四种。

    唯有明升暗降,才算得上是最能服众,同时也是最体面、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说回眼下。

    刘舍为什么‘该退’了?

    刘荣,究竟想要借此次刘舍离退,达成怎样的政治目的,形成怎样的政治惯例,或者说是先例?

    答案是:借刘舍这个‘纯粹就是退休’的特例,来开汉丞相不一定非得终老任上、不终老任上也同样能德高望重的先例。

    所以,刘荣就得竭尽所能的,让刘舍这个正常退休的老丞相,得到足以媲美‘终老任上’的前辈们的荣耀、待遇。

    至于具体的手段,便是捡现成的先例——循王陵当年擢皇帝太傅,进刘舍为自己的皇帝太傅。

    当朝天子,让你做他的老师,这荣耀够大了吧?

    都做帝师了,那还想什么丞不丞相的啊……

    再者,王陵、刘舍这先后两个先例,无疑也能为汉家的后世之君,提供宝贵的经验。

    ——你看看;

    ——吕太后再怎么讨厌王陵,也没粗暴罢相,而是明升暗贬为皇帝太傅。

    ——孝x皇帝刘荣,对退休的宗室丞相刘舍,那也是给了个皇帝太傅的荣耀。

    ——看明白了吧?

    ——碰到不喜欢的丞相,可别再粗暴罢相,而徒使朝野震荡了~

    ——吕太后、孝x皇帝刘荣,都已经给你打好样了……

    所以说,刘舍卸任丞相后进皇帝太傅,看似是刘荣的封赏,实则,不过是吃了政治因素的红利,搭了刘荣‘为后世开此先例’的顺风车。

    第二条:赞拜不名,入朝不趋,也基本是同样的原因。

    要想让未来的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