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182章 少府怎么说?要不要合伙?

第182章 少府怎么说?要不要合伙?(2/4)

下人尽皆知的劣粮、粗粮,宿麦在百姓食谱中的顺位,仅仅略高于树皮!

    任何地里长出来的、能吃的东西,顺位都比宿麦要高!

    故而平日里,百姓为了不浪费土地、多赚点钱,而在农闲时节补种的宿麦,大都会被太仆和少府内帑买走。

    太仆买走的宿麦,会被用作马匹饲料;

    少府内帑买下的,则会被作为储备粮,以应对不可预见的天灾人祸。

    对于百姓而言,宿麦每石十几钱的价格,不算多,但也聊胜于无。

    毕竟是在农闲时节、在冬天往田里撒把种子,就能白白多出来的收入,甭管是多是少,有就是赚!

    相比起粟,宿麦,是需要相对精细的照料、耕作,才能得到较高产量的物种;

    故而,愿意在冬季农闲时节,在田间补种宿麦的农人,并不算很多。

    即便补种,也基本没什么人愿意去精心照料,基本都是撒把种子,就坐等天降横财。

    所以,少府内帑每年能收上来的宿麦,也就是几十万石。

    ——看似很多,却是关中民数百万户,外加关东、北境、汉中、巴蜀各地,数百近千万户、数千万口农人,总共才能贡献出这么几十万石;

    平均算下来,人均也就是一斤多的产量。

    相比起人均产量数十石,即上千斤(汉斤)的粟,宿麦的产量,显然十分契合其杂粮、劣粮的定位。

    但正所谓:积水成渊。

    每年几十万石的产量,大部分都被少府内帑吃下,自太祖高皇帝至今,大约四十年的时间,少府囤积的宿麦,也算是有了上千万石的库存。

    诚然,这上千万宿麦当中,有不少没来得及置换的爷爷米,甚至是‘太爷’米。

    但即便是可供刘荣操作的、生产日期在最近十年内的宿麦,也当是有近千万石了……

    “根据少府给出来的比例,千万石宿麦,大致能磨出六百万石麦粉?”

    短暂的沉默之后,刘荣悠然发出一问,便引得岑迈沉沉一点头。

    “唯。”

    “如果少府内帑的库存当中,可用之麦能有千万石整,那可磨得麦粉,当是有六百一、二十万石。”

    “——这千万石宿麦,少府大约花了一万万三千万钱买入;”

    “便说是得了六百万石麦粉,家上以五十钱每石的价格出售,也能收回足足三万万钱……”

    算起账来,老岑迈免不得又是一阵眼冒金光,先是起身对刘荣拱手,恭维一番‘点石成金’之类,便又本能的探听起这门‘生意’的操作空间。

    “依家上之见,少府此番,若是稍微抬高些价格,以买入宿麦……”

    一听岑迈这话头,刘荣便当即心下了然:老少府这是本性使然,盯上了宿麦加工这门暴利的生意。

    宿麦十二、三钱每石的价格,即便研磨成粉后重量会打六折,一石麦粉所需的宿麦,成本价也顶多不过二十五钱。

    不超过二十五钱的成本,却能卖出五十钱每石的价格——百分之百的利润率!

    更何况这五十钱每石的价格,还是刘荣可以压下的。

    就算不考虑今年,关中的粟都已经卖到了九十钱每石,即便是按照往年,粟五十来钱每石的价格,这麦粉的价格,也怎都该达到百钱以上。

    ——贵族专属的高粱米,价格可一直都是一百五十钱每石上下!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但比起这麦粉所做成的面食,高粱米粥的味道,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了。

    面食什么都不加,那都能吃出甜味儿!

    而且比起消化极快,不怎么顶饱的粟米,这面食吃下肚,那就好似能有使不完的劲儿!

    又顶饱,吃了又能有力气,还好吃!

    什么高粱米不高粱米的,边拉玩儿去吧……“孤的意思,是麦粉的价格,从今往后,都钉死在五十钱每石。”

    “及宿麦,则根据麦粉的价格,定在三十钱每石。”

    短暂的思考过后,刘荣便为岑迈‘能否借宿麦磨粉盈利’的询问,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刘荣此言一出,岑迈便也当即心下了然:这门生意,无利可图。

    ——按照刘荣的说法,从今往后,汉家的麦粉、宿麦,价格都将分别钉死在五十钱、三十钱每石。

    这个价格很微妙。

    三十钱每石的宿麦,研磨可得六斗麦粉;

    按照麦粉每石,即每十斗作价五十钱的价格,六斗麦粉,刚好是三十钱。

    换而言之:一石宿麦的价格,和这石宿麦研磨之后所得麦粉的价格,没有任何差别。

    非要说有差别,那也就是一石宿麦研磨成粉,并非是能得到整整六斗麦粉,而是会比六斗多出那么一丢丢;

    也就是多出来这一点,可以成为宿麦研磨成粉仅有的些许‘可图之利’。

    这点利,少府瞧不上。

    或者应该说,比起图谋这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