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142章 亲兄弟,明算账

第142章 亲兄弟,明算账(3/4)

当居首功!”

    “奉陛下、太后诏谕,以奉常探查堪舆,择定:加封绛侯周亚夫,为条侯!”

    “食条邑民七千四百一十户邑,合绛侯邑八千一百八十户,共……”

    “共…一万五千五百九十户……”

    哗!

    丞相长吏此言一出,殿内众人无不哗然!

    倒不是说,天子启这‘为彻侯加封第二个侯爵’的操作,有多么出乎百官的预料。

    而仅仅是那数字——一万五千五百九十户,让在场众人无不惊掉了下巴。

    一万五千多,快一万六千多户!

    要知道开国初,酂侯萧何食邑不过整万户,留侯张良也同样食邑万户;

    便是方才,站出身试探刘荣深浅的平阳侯曹寿,乃祖平阳懿侯曹参,也不过是因为平阳气候稍有些欠佳,才得封一万零六百三十户食邑!

    除去这三人,汉家后来又出了两家万户侯。

    第一家,是赵王张耳的继任者张敖,以失去整个赵国、失去赵王之位为代价,换来了个食邑万户的宣平侯;

    第二家,便是周亚夫的父亲:绛武侯周勃,先为太祖高皇帝封为绛侯,食邑八千一百八十户,之后又被入继大统的先帝补齐,溢封至万户。

    没了!

    就这五家!

    自有汉以来,得封食邑超过万户的,就这五家!

    其中,酂侯、平阳侯、宣平侯三家沿存至今,是仅存的三家万户侯;

    留侯张良的儿子:二代目留侯张不疑,于先帝五年因罪失国,留侯国除。

    至于绛侯国的万户食邑,则是在一代目:武侯周勃因罪下狱时,削减回了八千一百八十户。

    到如今,汉家即将出现第六个、存世的第四家万户侯。

    对此,朝野内外都有心理准备。

    只是不曾想到:天子启一出手,周亚夫的‘万户侯’,食邑居然能达到将近一万六千户……

    “太祖高皇帝遍封元勋功侯,共百四十五人。”

    “食邑共二十万户,便吓得留侯张良叹道:天下的十分之一,都已经被陛下封给了功侯们!”

    “如今,周亚夫平乱一场,便将食邑一万五千余户……”

    顿时,朝野内外的氛围,都莫名有些压抑了起来。

    ——如果不是周亚夫,而是换了个旁人,来做这个食邑超过一万五千户的万户侯,那大家还不至于这么忧虑。

    非但不会忧虑,反而还会为之感到兴奋!

    因为这,意味着汉家彻侯食邑的上限,并不是卡死在‘万户’这个数量级!

    只要功劳够大,那两万户、三万户——不说能不能做到,起码有那个理论可能!

    但周亚夫的父亲,是绛武侯周勃。

    是那个勾连宗亲诸侯,里应外合共诛诸吕,自代地迎立先帝,且手上还沾上了刘氏之血的绛武侯周勃……

    “故安侯辞去丞相之职,也是为了给周亚夫腾位置……”

    “做了丞相,又有这一万五千多户食邑……”

    如是想着,众人望向天子启的目光,不由纷纷带上了一股忌惮。

    ——捧得太高了……

    天子启,将周亚夫捧得太高了……

    捧得这么高,一旦摔下来,不说周氏一族要摔个粉碎,便是汉家,也未必不会被磕出豁口。

    更让人胆战心惊的是:如果没有这个打算——如果没有将周亚夫高高捧起,再重重摔下的打算,天子启再怎么着,也不会将周亚夫捧得这么高。

    “功高震主啊……”

    如是想着,百官众人便纷纷低下头去,再没有人在这场朝议之上,开口多发一言。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如是而已。

    ···

    百官齐齐噤声,关于有功将士的封赏,自然也就‘商讨’的无比顺畅。

    ——大将军窦婴,封魏其侯,拜太子太傅(拟);

    ——太尉周亚夫,在已有的绛侯国的基础上,另外加封条侯,拜丞相(拟)。

    ——将军栾布,封鄃侯,任燕国相(拟);

    ——车骑将军郦寄,溢封曲周侯国食邑三千户。

    另外,还有几位功勋卓著的中低层军官,各因功而得封五百户到千户不等的食邑,以及彻侯、关内侯的爵位。

    然后,有趣的一幕出现了。

    “骁骑都尉李广~”

    “说是在平乱期间,有斩将夺旗之功?”

    议题已经结束,天子启却冷不丁提了这么一嘴。

    见殿内没人愿意搭话,也不觉得尴尬,只面色如常的侧过头,看向在御榻一旁伏案记录的太子刘荣。

    “太尉没报上来倒也罢了;”

    “李广在睢阳作战时,太子当也在睢阳?”

    “——怎今,我汉家连斩将夺旗这样的大功,都不值得被报上朝堂吗?”

    “还是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