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来守! > 第461章 预防胜于治疗〔下〕

第461章 预防胜于治疗〔下〕(1/2)

    朕明白了。

    \"

    不知过了多久,天子冷漠的声音在书房中回荡,原本喧闹的环境瞬间静默下来。

    刹那间,十几道疑惑而又不安的目光聚焦在朱由检的身上。

    与人们预想中的雷霆震怒不同,案桌后的天子除了发梢略显凌乱,依旧保持着波澜不惊的神情,仿佛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陛下,艾尔朝鲜是真金部落的叛徒啊!

    \"见朱由检似乎并不介意,副辅刘鸿训猛然起身,脸上满是愤怒与失望。

    现任的艾尔朝鲜国王李倧,是通过

    \"政变\"

    夺取王位,地位并不正当。直到天启五年的关键时刻,大明才勉强承认他为

    \"艾尔朝鲜国王\"

    。

    而那时冒着生死危险出使艾尔朝鲜,册封李倧的使臣正是刘鸿训本人。

    短短两年多,侥幸篡位成功的李倧就敢在背后捅大明一刀?

    \"副辅有何建议?

    \"

    \"是要朕下令出兵讨伐艾尔朝鲜,将它彻底推向真金部落的怀抱吗?

    \"

    看到书房中的紧张气氛,案桌后的朱由检无奈地耸耸肩,一句话切中要害...

    如今的时代,已非昔日,大明帝国在对抗辽东的暗夜精灵建州部时已是力有未逮,甚至显得有些疲于应对,无暇顾及偏远之地的朝鲜王国。

    同时,这也是他偏好提拔年轻官员的原因,那些资深的臣子虽忠诚无比,但他们的思维却犹如古老的符文,深陷过去的辉煌之中。

    比如日前处理\"贤者家族\"一事,朝廷中的长老们几乎把\"神圣血脉\"的标签贴在了脸上,唯恐引来不必要的纷争。

    然而,此刻的大明,正处在一个亟需\"破而后立\"的转折点。

    \"呃...这个...\"

    或许未曾预料到案牍之后的帝王会有这般态度,原本怒气腾腾的刘鸿训一时语塞,面色略显尴尬。

    \"次辅放心,朝鲜之事不会掀起太大波澜。\"

    \"就让他自生自灭吧。\"

    看到老臣面子上挂不住,朱由检立刻补上一句,以免让次辅太过忧心。

    \"遵命...\"

    刘鸿训苦笑一声,重新坐回他的座位。他并非顽固之人,瞬间明白了症结所在,刚才的一幕只是情绪激荡下的冲动之举。

    虽然多年已过,他仍清晰记得朝鲜国王李倧迎接这位\"天朝使者\"时的那份敬畏。

    只可惜,人心难测。

    安抚了仍絮絮叨叨的刘鸿训几句后,朱由检转而看向一旁的李邦华,问道:

    \"李大人,海军的建设进展如何了?\"

    一年前,名义上的京师三大营虽形同虚设,但朱由检委任李邦华这位监察都御史重整\"神机营\",百废俱兴。

    李邦华不负所望,仅用几个月时间,便使神机营重焕生机,并在西山脚下重建了\"神兵研究院\"。

    随后,适逢天津巡抚之位空缺,为了让他的才能得以全面施展,朱由检将他外放至天津,担任巡抚。

    算来,至今已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听到帝王的询问,身着红袍的天津巡抚李邦华从怀中取出一封奏章,恭敬地双手呈上,朗声道:

    \"禀陛下,如今天津水师拥有海沧舰三十余艘,足以载千五百名将士出海战斗...

    短暂的停顿后,李邦华继续说道:

    \"至于大型福船...微臣已派遣人员前往福州和澳门招募工匠与水手,相信不久就会有佳音传来。\"

    开国初期,在明成祖朱棣的鼎力支持下,大明水师曾震慑整个东亚,令周边国度为之颤抖。

    然而,随着时光流转,大明的国力渐衰,引以为傲的\"船舶铸造\"技艺也停滞不前...

    在遥远的大陆边缘,曾繁荣的造船工坊群如今只剩福建福州和泉州的寥寥几家,艰难维持着船只建造的传统。

    “正是如此。”

    年轻的天子坐在堆满卷宗的桌后,仔细研读了李邦华呈上的奏章,微微点头,嘴角勾勒出满意的微笑。

    天津巡抚的职位在万历二十五年创立,却只维系了短暂的两年时光,直至天启元年,辽东重镇辽阳与沈阳接连失守,担忧建州女真从海路突袭京都,朝廷才重新启用此职。然而,因政局动荡,官员更迭频繁,无人能长久坐镇。

    短时间内,天津水师的督抚大人竟换了数次,以至于水师实质上已成“空有名号”。仅剩的十几艘破旧小舟摇摇欲坠,水师士兵更是屈指可数。

    李邦华能在不到一年内让天津水师焕发生机,实属难能可贵。揉了揉疲劳的太阳穴,朱由检沉思片刻,说道:

    “虽朕确信建州女真会借道蒙古,从内陆进犯,但两位爱卿仍需保持警戒。”

    女真族并无强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