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来守! > 第450章 京城氛围

第450章 京城氛围(2/3)

的各大茶楼酒肆中回响,无论是略有闲暇的市民,还是在国子监求学的学子,都纷纷聚集朋友,热烈地讨论着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如今正值冬末春初,紫禁城的秘殿尽管已撤去地下火脉的暖意,但顾虑到几位银髯老臣,殿角依然燃着数个灵焰炉,营造出宜人的暖意。然而,静立在角落的宫女宦官屏息凝神,不敢发出一丝声响,谨慎侍奉着。

    文案之后,大明天子朱由检微微皱眉,略带不满地翻动着手中的魔卷,久久未曾开口。身穿绯红祭司袍的太监总管和许久未露面的御骑司督军曹化淳分立文案两侧,下方依次坐着以首辅李国普为首的朝臣们,其中混杂着几位身着青色法师长袍的司法三司官员,他们的面孔略显紧张,时不时流露出一丝兴奋的光芒。

    以他们这些人的地位,别说在秘殿之中面对天子,即便是单独向天子呈报法术秘事,甚至每月在皇极殿举行的“大朝会”上,也只能站在后排远远瞻仰天子的威仪。

    “司法三司的人都到了吗?”过了许久,大明天子低沉而沙哑的声音在秘殿中缓缓响起,他凝视着眼前的首辅,面色冷峻地问道。

    所谓的“司法三司”,指的是大理寺、监察院和刑部三大机构,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时期,并在隋唐时期定型。自大明开国皇帝在南京登基为帝以来,每当遇到重大的魔法案件,便由监察院、大理寺和刑部共同审理,久而久之,形成了“三司会审”的制度。而若遇天子亲自关注的案件,则会在“三司”的基础上,加上锦衣卫衙门,共同参与审判。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朱由检初登大宝时,刑部尚书薛贞因为攀附九千岁魏忠贤的权势,主动提出辞呈。尽管当时局势不允许,朱由检并未批准,但薛贞还是趁着“东林魁首”钱龙锡强势进京之际递交了辞呈,黯然返回故里,将刑部尚书的职位让了出来。

    然而,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加上各种外界因素,刑部尚书的职务至今空缺。除了刑部的最高“行政长官”悬空外,大理寺卿曹于汴也在年前辞官归乡,监察院的御史早在天启年间就因“体质衰弱”而选择急流勇退。

    于是,“司法三司”的行政长官全都缺席,唯有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身着崭新的“斗牛士铠甲”,精神焕发地坐在他的位置上,格外引人注目。

    “禀陛下,都已到齐。”听见天子询问,位居前列的首辅李国普连忙起身应答,脸上也带着一丝紧张。不出意外的话,今日的“廷议”……

    \"不仅会将科尔德斯平原的泰兴亲王

    \"叛乱

    \"一事彻底定性,还会对圣贤之后孔胤植作出最终裁决。

    但无论如何,孔胤植毕竟为

    \"圣贤血脉

    \",他在天启纪元继承封号,是创世神帝亲自

    \"确认

    \"的圣贤后裔,也是世间所有学者的精神灯塔。

    即便他的罪孽深重,也必须顾忌影响,以免招致更大的动荡。

    李国普,宰相之首,想到这,呼吸顿时急促,望向天启之主的眼神充满了忧虑。

    啪。

    奏折落在案几上的声响在暖阁中回荡,令众多心神不定的大臣们心中一震,不约而同地起身,向着眼前的天启之主恭敬行礼,口中连连请罪。

    天启之主朱由检并未理会大臣们的惶恐,他直视着锦衣卫指挥使,冷冽的问道:

    \"孔氏家族的确与白莲教余党有所牵连?

    \"

    哗!

    此言一出,暖阁内一片哗然,身着绯红官袍的大臣们都情不自禁地抬头望向案几后的天启之主,震惊之情溢于言表。

    圣贤之后孔胤植是孔胤植,孔氏家族是孔氏家族,这两者不可混淆,否则必有大乱!

    \"禀陛下,

    \"无视身旁紧张如临大敌的同僚,精神焕发的锦衣卫指挥使霍然起身,上前一步,拱手答道:

    \"微臣等在泰兴王府搜得密信若干,并有曲阜县令的证词为证...

    \"

    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随即声音陡然提高,大声宣布:

    \"陛下英明,圣贤之后孔胤植暗中庇护白莲教余孽,证据确凿无误!

    \"

    轰!

    此话一出,乾清宫暖阁内的权贵们心中一沉,即便早有预料,但听到锦衣卫指挥使如此肯定的指控,仍是不由得一愣。

    若非孔胤植被囚于北方抚军司的地牢,无人能见,他们真想当面向那位圣贤之后质问,为何舍弃尊贵的

    \"圣贤之后

    \"身份,与白莲叛逆眉目传情。

    \"哈哈哈,果真是我朝的稳固支柱,真乃皇家的坚实屏障!

    \"或许是失望至极,案几后的天启之主竟怒极而笑,犹如雷霆般的咆哮在暖阁内猛然爆发。

    \"陛下息怒!

    \"

    见此情景,一直保持沉默的司礼监太监与御马监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