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 番外4 一路向东又向北

番外4 一路向东又向北(3/3)

,介绍了起来,“同时这里也是整个东北军区,最大的鹿群交易市场。每年秋后,天南海北的人都来,十万人只是保守数字。”

    “不错。”王三颔首,腾达是很典型的各族杂居的城市,而且养鹿的不仅有北山女真,还有索伦、汉人。

    只能说,汉人很万能,只要能赚钱,什么活都敢做。

    百无禁忌。

    “做的不错。朕记得你三期了吧?”王三问。

    马酒元赶紧回答:“是,臣再有两年,三期满了。”

    “行。崇文阁的学习结束,就给你调去东速省去。那边的开发进度受阻了,得有一个干练的人牵头。你就在东北,熟悉这里的一切,很合适。”

    “臣,谢太上皇恩遇。”马酒元大喜,连连应下。

    王三颔首:“好好干,这几年可别犯原则性错误,不然朕的话,可不见得管用。”

    “臣明白!”马酒元连连保证。

    等过两日送走王三,马酒元更是开心。

    他马上五十了。

    如果这一期结束,不能入省,他没有机会在六十之前入内阁。

    现在,机会来了!

    他的干劲更足了。

    回想着王三逛腾达府时与左右交流的一些问题,他立刻开始行动,尤其是关于城市硬化与卫生问题,加大宣传力度,以及罚款力度。

    还有就是北山女真的教育问题。

    游牧很苦的,北山女真的新一代年轻人,也不怎么愿意一直干这种活,可以让他们寻找更多出路,比如本地的林木生产等工业。

    当然,还有就是对麋鹿、梅花鹿等鹿群的驯化,改变饲养方式,也是可以的。

    就在马酒元召开班子,拓展发展方向的时候,王三的火车抵达小海(鄂霍次克海)的中段——新鞠州,这里也是铁路的终点。

    这里是距离腾达府之外,北山女真最多的人口聚集地。

    平素人口三千五上下,冬日人口近万。

    “就这里了。”王三指着新鞠南段说:“往北是夜叉,往东过海就是流鬼。这里是安北军区东部沿海的要冲,未来人口还是会有所增长,但不会太快。”

    “南边是什么山?”李鸿基好奇问。

    “尔朱山脉最北段,企阴峰。”王三翻了翻本地的地图说,“若是你想选那边,也不是不可以。”

    “嗯……山形走势确实不错。新鞠城未来也肯定是可以作为港口的。臣就选这里了。”

    “行,那你留这里吧。让本地官员配合你安排。人力什么的,可以问更北方的部族借,听本地官员说,今年北方冷得早,夜叉诸部都往南迁徙了不少,双方是贸易度日,而且他们还在蓄奴,可以买一点开化后,充作守陵的家生子。”

    “谢陛下。”李鸿基拜谢,又问道,“陛下可是准备去流归?”

    “是啊。本地的雪橇犬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不过朕会沿着卫所哨站走的。去了流归,就南下琉球岛(北海道岛),从那边过海去东洲。然后绕一圈全世界。”

    “臣会在此地,若是陛下有交代,随时发来电报,臣还是能扛得动刀枪走一趟的。”李鸿基对王三郑重承诺。

    “哈哈。好。”王三应下,挥挥手,便让李鸿基去忙了。

    过两日,天黑,极光。

    王三看了一阵,觉得困倦就回去休息,王叔仞则是啧啧称奇。

    “行了,早点休息,之后咱们要往北走,你若是好奇极夜的话,朕记得夜叉东北角,有一座叫——百令城(楚科奇城)的地方,那边有钦天监的观测站。到时候可以去。明早还得赶路。”

    “朝廷在北海边缘都有观测站?”

    “自然。钦天监在全世界所有藩王的领地,都有天文地质观察台,边缘的部落的巫师,也是我们培训的对象。巫师靠大顺的册封获得权力,统御部民。

    大顺尽可能保证他们的世袭,而代价就是他们记录的天文地质档案,必须发给大顺备案一份。

    之前这批人是给大明发的,直到五年前,大顺才算是彻底取缔大明,全部接收了这些档案资料。也就是说,五年前,大顺才算是彻底取缔大明完成天下之号的变更。”

    王三说着回去休息,王叔仞咋舌:“这大明天下,得多大?”

    “朝贡羁縻嘛,都这样。”王三又回了一句,然后往床上一躺,“当然咱们做得更多一些,百令城那边投资了不少房屋与基建,也不知道那边的夜叉百姓是否迁居进去了。

    若是去了,大顺最北方的城市,也就成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