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 第716章 文明迭代之根由

第716章 文明迭代之根由(1/2)

    巴塞通这边很快想通了,不想通掉脑袋的可就是他。

    中原政权,可不会对政敌客气。

    株连,斩草除根,都是传统手艺。

    所以巴塞通招来一些本地华商大户,听说了一般情况下中原对战败国的处理方案,立刻从善如流,选了几个看起来顺眼的华商给他当手套。

    接着全力支持大顺清剿孟族。

    这么一搞,就把隔壁的莽貌吉弄得里外不是人。

    合着之前说一起扶持孟族对抗大顺,转头你就孟族跟我东吁给卖了?

    不知道是孟族一旦下山,第一战要对付谁吗?

    东吁王朝的国都已经迁徙到了伊洛瓦底江入海口,距离孟族群山只有一百多公里,现在孟族遭到了大顺和暹罗的联合打击,大量孟族人往南或者往缅甸方向逃亡,东吁王朝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优势,直接被冲垮。

    连带着莽貌吉放弃了对北方增兵,将大量兵力往南调遣。

    连带着马祥麟从掸邦高原冲下来,直接截断了缅甸对于北方孟养地区的控制权。

    转头,大顺西藏军区兵马走芒康南下,进入珞域,直接将珞域的控制范围延伸到了孟养,与藏南区域彻底连成一片,然后云南布政司则是趁势收了江心坡,与西藏瓜分了整个孟养都司。

    如此一来,东吁崛起的希望废了。

    莽貌吉得知这个消息,气得吐血,然后为了应对北方和躲避孟族威胁,他被迫迁都返回瓦城。

    然后发动了对马祥麟的进攻,双方开打不久,大顺以置换土地封建作为理由,赐马祥麟为大明外藩掸邦之君,封号掸郡侯,将瓦城、皎施、实皆三地多涵盖的范围,大体就是缅甸中部地区,全部赐给马祥麟,变相承认马祥麟对于缅甸的瓜分。

    而马祥麟之前控制的掸邦高原,正式更名为麓川高原,由麓川省统辖,里头一应诸侯,土司,由大顺任免。

    如此一来,瓦城就成了马祥麟与莽貌吉必须争夺的焦点。

    一开始马祥麟并不打算开打,所以他先将都城迁往瑞波,然后构筑防线,发展生产。

    麓川高原上的军事力量,只要不听从他调遣的,全都被他干掉了,相当于留下一片白地给大明施为。

    而缅甸是敢怒不敢言。

    莽貌吉甚至亲自跑了一趟狮城,质询驻扎本地的驻南洋大臣种光道,威慑大顺要这么对待缅甸,随意的册封瓜分缅甸疆土。

    然后种光道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孟族俘虏有言,此事缅甸撺掇他们劫掠,害我士民,此事若是传开,缅甸必将被愤怒的百姓灭国。

    所以,小惩大诫,莫要再自误。

    莽貌吉当时听得冷汗直流,回家惶惶不安半年,最终病死。

    王位由其长子莽达接管,并上表称臣。

    驻南洋大臣种光道只是看了一眼,丢下一句话:“回去划定疆界清晰,再来上报。”

    然后莽达的大臣送来图册,不含麓川与孟养,但被驳回。

    随后一个月后送来第二册,不含实皆,还是被驳回。

    接着再来,这一次连蒲甘都不要了,还是被驳回,缅甸使者实在无奈,买了关系,问了大臣府邸的人,这才弄到了大顺的意思。

    那就是,让出阿瓦城,退回东吁地盘,并与北方的掸邦联系,划定疆界。

    而且,作为朝贡国的东吁,是没有资格直接发动对掸邦的战争,想要开战必须经过中南军区的恩允。

    这是大顺的规则,藩镇内藩对外藩拥有主战权,外藩则对朝贡有主战权,而下级势力若是越过了大顺军区发动战争,是要挨收拾的。

    要么你抓紧时间晋升,获得同等的主战权,那么同级开战,是需要上报,并且还拥有不被隳庙的权力。

    也就是同级诸侯内战,比最少要留下一座城池,作为人家宗庙所在,不得彻底毁灭,如果你乱搞,朝廷铁拳就会砸下来。

    所以东吁王朝吃亏了。

    他们从明中期发展起来的国家,只用了十年不到,就剩下三分之一了。

    哭都没地方去哭。

    最终,莽达跟掸邦与大顺签订《勘定界碑约记》,东吁国只保留密铁拉以南全部土地,以北一直到实皆群山中段,归掸郡侯马祥麟所有,以北的孟养宣慰司则是由大顺的西藏、云南两省瓜分。

    至此缅甸三分。

    东吁遭到了大顺的重拳出击之后,为了弥补损失,乖乖接受大顺调遣,发动兵马进攻孟族。

    这一次,东吁王与暹罗王,终于是通力合作了,再也没有往日的停调不听宣。

    就算有,他们也得掂量一下大顺的能量。

    大顺有一百种办法炮制他们。

    接下来东吁与暹罗与孟族之间的仇怨只会越发深刻,大顺终于是从中南半岛抽出机动力量,投入了南洋新地盘的开垦与拓荒。

    毕竟这些孟族俘虏,对两国充满仇怨,留在本地很容易形成祸患,最后都被运走,成为南洋各地橡胶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