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秦军第一个目标,跟他们收到的消息完全不一样。
要知道,赵恒这个该死的家伙,对外大肆宣传受秦王令,集合大军欲要攻楚。
可万万没想到,对方竟然玩了一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把戏,先把郑国拿下了。
一下子,郑国不仅失去了抗秦的效果,反而“助纣为虐”,几十万郑军屯于边境,使得楚国不得不分兵去对峙。
没办法,郑军战力虽然拉胯,但几十万军队看着也很唬人,楚国只能分兵十五万去防着。
这样一来,楚国境内,便只能动员五十万兵力去对抗前来攻打的四十多万秦军。
这看起来,似乎人数还占据优势。
可问题是,秦军的战力明显要更强。
两军对峙于韩楚边境,硝烟四起。
对于楚国,楚恒就没想过去招降。
楚国跟韩、郑两国不一样,楚国好歹是大国,不会轻易就投降的。
而楚国这边,见秦军来势汹汹,楚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他们此时已经收到消息,赵国那边主力已经被秦军击溃。
据说,是那个杀神白也,到底还是研究出了新的兵法之势,直接打得赵军主力溃散。
正因为此,楚军将领有些忌惮,若是同为秦国上将的武威侯赵恒,也掌握了新兵法,那这战着实是不好打的。
而且,楚国上层,普遍都认为,楚恒跟白也一样,已经掌握了新兵法。
毕竟,秦军之所以有了新的兵法之势,跟这个赵恒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想到这,楚国上下就对楚恒恨得牙痒痒。
要不是此人,秦军不可能掌握这么恐怖的兵法,赵国也不可能溃败的那般快。
同时,楚国上下也有些绝望,现在的秦军,实在太强了,根本挡不住。
但没办法,挡不住也得挡。
大国自有大国的气节,明知打不过,也不可能上来就束手就擒。
其实,楚国这边不知道的事,楚恒就没想过真的跟他们干架。
原因也很简单,真厮杀下来,双方伤亡太大。
楚恒只不过是屯兵于韩国边境,给楚国上压力而已。
而只要牵扯住了楚国,赵国那边便没有了可靠的援军,白也拿下赵国,是迟早的事情。
而一旦赵国攻陷,白也那路的秦军便势不可挡,很快便能一路打下去,直到抵达楚国,跟楚恒形成合围之势。
而显然,楚国并不知道楚恒的战略意图。
在他们的认知里,秦军残暴好战,如今裹挟大军而来,自然是会直接发动战争的。
可他们的认知存在一个巨大的盲区,那就是,秦军还是他们认知的秦军,但这路的秦军主帅,可不是秦人。
于是,北域便出现了一幅十分古怪的场景。
秦军分两路,其中白也这一路攻城掠地,一路横推,势不可挡,以雷霆之势开始侵蚀赵国的土地。
反观另一路,似乎也是有进展的。
毕竟,这大军刚起,郑国便畏惧兵威,不战而降。
可当秦军面对楚国大军的时候,却诡异的未有动作。
有阴谋,一定有阴谋!
楚军见秦军来势汹汹,却是按兵不动,心里顿时提心吊胆。
不仅是楚军,跟随楚恒攻打楚国的这路秦军将领们,其实也很纳闷。
他们跟着楚恒,摩拳擦掌,准备上阵杀敌建功立业。
可没想到,赵将军只是发动战争动员,让他们屯兵于边境,就没有下达过进攻指令。
对此,蒙堪坐不住了,再次找到了楚恒。
“侯爷,为何还不发动进攻。”
蒙堪感觉这种情况有些似曾相识,忍不住道:“侯爷莫不是想,也让楚国不战而降吧。”
然后,蒙堪直接否定道:“楚国乃是大国,并非韩、郑这般,他们不可能投降的。”
对此,楚恒笑笑道:“别急,让子弹再飞一会。”
蒙堪不知道子弹是什么东西,但见楚恒这般老神在在,不由有些急了。
他忍不住凑到楚恒面前,低声道:“侯爷,上将军那路,可是一直势如破竹,若是我们再没有什么动作,怕是。。。。”
秦军之中,其实也多有派系。
楚恒未来之前,白也自然是名副其实的军中第一人。
但是,白也治军严明,不讲私情,军中将领畏于其威,但其实对其也颇有微词。
但楚恒不一样,他十分通情达理,比如在占领韩国后,为镇守韩国的秦军谋取了大量的好处。
渐渐的,很多秦军将领,便将宝押在了楚恒身上。
隐隐约约,秦军便分成了两个大的派系。
其中一个自然是以白也为首,另一个则是以新起势的武威侯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