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让你当县令,你开启商业革命? > 第1章 开荒

第1章 开荒(1/2)

    秋,八月初五,武英殿。

    刚下早朝,朱棣疲倦地坐在椅子上揉着太阳穴,其身侧是同样疲倦的朱高炽。

    父子俩这两天是真给忙坏了……也给气坏了!

    好不容易把前些日子调兵出京师引发的动荡给压了下去,又把积压已久的政务给处理干净,可算是有时间把钟年提出来的那一项项国策给提上日程了。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朱棣没敢先想开海禁什么的事情,从何考虑之下,他决定先保证粮食问题。

    但他也不敢一上来就提出要南民北迁,那样阻力太大,而且哪怕是朱棣这种实权皇帝,也硬抗不了这样的阻力——因为这次的阻力来自于百姓。

    乡土情怀那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面的东西,洪武初年的时候,老朱就搞了个什么“洪武赶散”,其内容就是把江苏南部一部分人口迁去苏北。

    如今四十年过去了,苏北人还管睡觉叫作“上苏州”,就是说,只有在梦里才能回到家乡。

    要知道,从苏南到苏北不过就是六七百里的距离。

    因此朱棣首先提出的是要在北方开展大规模的开荒,就没提移民的事情。

    按理说这总不该有人反对了吧?这对群臣的利益也没啥影响,这他们反应个集贸?

    嘿,可还真就有那闲的蛋疼的要多管闲事。

    那人家给出的理由也很合理:政令下达包括地方官员做好准备工作,还要去动员百姓,说服百姓,准备农具、耕牛……全部做好怎么也得一个多月的时间。

    可如今已经快到中秋了,再过一个多月都快入冬了,北方苦寒,入了冬,不仅百姓劳作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土地也会冻硬难耕,且黄河进入枯水期,严重影响灌溉。

    总结起来一句话:皇上你要爱惜百姓……

    这给朱棣气得,鼻子不是鼻子,嘴不是嘴的。

    实际上人家说得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这个事不能这么去看!

    如果用四百里加急去送的话,送往陕西、山西、山东、河套……额河套不算,单说中原地区,也就五日光景便可送达。

    要说百姓的意愿这块是个问题,但按照钟年的话说,只要钱到位,这都不能算问题。

    开荒一个月给三两银子,不愁没人干!

    耕牛、农具等物,也是一样的道理,直接用现成的就可以,无非就是朝廷拨款呗!

    朱棣都答应先暂停修自己的陵寝,减小修北京城的速度,空出钱来拨给山河四省的百姓用以开荒,甚至从自己的内帑拿出来两百万!

    可就是这样,群臣还不同意!

    但是这回他们的理由就显得很牵强了,甚至有点鸡蛋里面捡骨头那意思,可就是死活也不同意,可给朱棣气够呛。

    要说朱棣也可以直接下中旨,不需要经过百官同意,但问题是,地方官也以文官居多,都是一个体系的,下面一致阳奉阴违,朝堂这边再给压力,绕是朱棣也不得不考虑影响。

    就这么一件事拿着说了三个午朝俩早朝了,群臣就是不松口。

    朱棣是真想不明白,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啊?!

    要说自己如果是动贸易上的事情,影响他们家族做生意了,到也罢了,可开荒和他们有集贸关系啊?

    朱棣不明白,胖胖不明白,钟年……

    “哎对了,那小子指定有注意!嗯……摆驾,江宁县!”

    “啊?不是爹,你……”

    “哎呀,有什么事我回来再说,还有两个时辰就关城门了,去晚了可就不好回来了!”

    虽说他能叫开城门,可做皇上的带头不遵规矩总不是那么回事。

    但胖胖心里门清,要是真的时间晚了,他老爹也能舔着脸在江宁县住下,不管怎么说蹭顿饭是跑不了,他走这么急,就是不想批折子!

    今天朱棣被群臣气得不轻,早早地就散了午朝,各地上奏的折子都是留中待阅,御案上摆的不说和小山似的,但也有足足一尺厚!

    但是眼瞅着老爹都出门了,可怜的胖胖也没啥办法,哭过累过,咬咬牙,还得干啊……

    ……

    钟年纳闷地看着朱棣,捏着下巴有些不解地道:

    “你都忙成这样了,还来蹭饭啊?宫廷御膳就那么难吃?不能吧?那我也不是没吃过……也不差呀!”

    朱棣黑着脸道:“朕……”

    “嘘~这儿六七十号人呢,你不想当众下不来台就注意点!”

    朱棣双眸喷火,忍不住怒了一下。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拿这臭小子他一点法没有,良久,抬了抬眼皮道:

    “说好了,在你这我给你面子,在我那你得给我面子。”

    钟年大气地道:“放心,在奉天殿你肯定丢不了面!我不去不就行了?!”

    “你!行了行了,说正事……找个方便说话的地方吧。”

    钟年微微颔首,带着朱棣出得后门,来到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