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点头之后,朱高炽起身去殿外,唤来一小黄门,将这事吩咐了下去。
大半个时辰后,在太监带领下,工部尚书吴中迈着小碎步赶到。
“微臣叩见吾皇金安”
“行了,免礼吧。”
“谢皇上。”
吴中站起来后,这才有工夫打量了钟年一眼,但很快又把头低了下去。
朱棣道:“坐,吴爱卿,朕今个儿得了个好宝贝,你且看上一眼。”
说罢,朱棣直接将桌上的图纸递了过去。
吴中起身接过,回到座位上后仔细地打量着。
钟年一直暗暗观察着这位尚书的表情,不禁在心中感慨:心理素质都真强啊!按理说,这个年代的人看到这么超前的战舰涉及,不说惊呼出声,脸上起码得有点变化吧?
那朱棣没有是因为他也看不懂,但是这位既然是工部尚书,还是明初的工部尚书,那么显然不是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必然是在这方面有过人之处的。
但是吴中一直到翻到最后一张,也只是皱了皱眉头而已。
钟年有些忐忑,这要是不成,那颗闹大笑话了。
当然了,图纸是不可能有问题的,主要是大明这时候能不能造出来还很难说!
吴中将图纸恭敬地递给朱棣,沉吟片刻后道:“皇上,非是臣打击您,这图纸上的战……额战舰,从设计上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如果能造出来,最少可以让我大明的水师提高十倍的作战能力,仅仅在海上能开炮这一点就是当今水师远远无法比拟的……”
朱棣脸上没什么表情,他在等“但是”,饶是如此,听到十倍这个数字,他还是小小的震惊了一下,钟年看得真切,老四眼底划过一抹惊喜。
“但……臣粗略估算了一下,造这样一艘战舰,最少也要……五万两!甚至更多……”
“多少?”朱棣还没啥反应,大胖先开口了:“吴尚书,据孤所知,如今我大明下西洋所用宝船,也不过是一万五千两,这船看上去和咱们的宝船大小差不多,为何造价如此之高?”
吴中苦笑着摇摇头,道:“殿下有所不自知,从规格上来看,这战舰的确不算大,但是像是此处,还有此处,以及这一块,甚至这整个炮载加班,都需要用钢铁铺设,寻常木板未必能承受得住火炮的后冲力。
如此,仅仅钢铁就需要三万两,算上木板和风帆以及桅杆等等,又是一万两。
当然,还有火炮本身的造价也要算上,这五十五门火炮造价就要一万多两,再说说炮弹,一门火炮最少要配五枚炮弹,再算上火药,这又是一万多两。”
这些加在一起,最少就是六万两了,算上人工等等,以及钢铁冶炼所需要的煤炭……差不多七万两吧,甚至可能更多,因为这种船的重量极大,甲板如果不能用旧料就得全换新的,到时候裸船的成本还要再提高一些……”
一边说着,吴中将图纸上一些需要钢铁的地方以及火炮的的门数指给大胖看。
大胖闻言也不吱声了,求助似地看向钟年。
钟年迟疑了一下,还是拱了拱手对朱棣道:“皇……上,提高四万多两的造价,换来十多倍的战力,这买卖不会亏的!而且我以此为基础,要打造一支舰队的话,其实也用不了太多艘这样的战舰。”
吴中这才仔细地上下打量了他一眼,拱了拱手,对着朱棣问道:
“皇上,恕老臣眼拙,这位大人是……”
朱棣瞥了他一眼,道:“这就是你们今个儿在朝堂上痛骂的那位江宁县县令。”
吴中眨了眨眼,旋即面露骇然地看向钟年。
这……这也太年轻了吧?
吴中看向朱棣,岂料朱棣只是抬眼看了两人一眼,便继续低头看手上的图纸了。
那……也不是完全看不懂,总得知道这钱花哪了!
吴中这才转身看向钟年,迟疑了一下开口问道:“钟……詹事,你是哪一科的进士啊?”
钟年微微拱手,“下官永乐五年进士及第。”
吴中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你今年多大了?”
钟年怔了怔,旋即有些扭捏地道:“严格来说……尚未加冠……”
这是实话,虽然钟年今年已经够二十了,但是他还没过生日……加冠礼要到二十岁生日那天进行,就和后世的成年礼一样……
尚未加冠的……正四品?
吴中略一琢磨,也便释然了,他自己就是天才,三十二岁就做了正二品,不比钟年差哪去,甚至钟年熬到他这个岁数,最多也就是个正二品,进不了了……除非封国公,但是那更不太可能。
只是,他尚有一事不明……
“果真是少年才俊,端的是仪表堂堂,不过,本官尚有一事不解,这战舰的图纸……是你设计出来的?”
钟年轻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