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带着女神闯汉末 > 第374章 第一次大朝会

第374章 第一次大朝会(1/2)

    辰时刚过,李骏便起床了,虽然是巳时半才早朝,但是他要练武,要沐浴更衣。

    练了半个时辰,出了一身汗,李骏感觉神清气爽,在宫女的侍候下吃了早饭沐浴更衣李骏便走着去上朝了。

    辰时半,李骏准时到达含元殿,一众文武已经左右两边坐好。

    和后世看到的影视剧不同,李骏给每名上朝的大臣都准备了凳子和软垫。

    虽然不如椅子坐得舒服,但是有凳子坐肯定比站着或者跪坐着舒服的多。

    今天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可以用来讨论的,今日大朝会的主要目的其实就一件事——分封功臣。

    打了几十年仗,李骏已经登基称帝了,那么跟随自己多年的从龙功臣自然是要封赏到位的。

    不然人家出生入死的,你不封赏到位,会寒了人心。

    不过第一件事却不是封功臣,而是先给刘禅封了爵位——安康侯。

    这也算是给刘禅的一个妥善安置,也安了一部分降臣的心。

    接下来就是分封了,最先封的是家里人:

    先是李卫国的太上皇和母亲丁悦的太后之位,这是孝道,必须要做的。

    然后是国丈唐文,国夫人刘欣。

    接下来是唐婉的皇后之位明确了,昭告天下,择日举行册封大典。

    其后是后宫嫔妃之位:刘慕、甄姜、张颖、何莲四女封为贵妃,辅佐唐婉管理后宫。

    其他的所有生了孩子的女人都封妃子,算是平起平坐,都是自己女人,自然要一碗水端平。

    还没有孩子的封为嫔,等生了孩子再封妃,算是给了她们一个盼头。

    然后是亲王,让人惊讶的是,李骏没有封任何一位皇子为亲王,只封了弟弟李思骏,算是对父母和弟弟这么多年的弥补。

    至于唐念婉,穿越前就和李思骏定下婚事了,自然是顺势封为王妃。

    李骏也当朝说了,皇子只是生的好,出身在皇家,对江山社稷没有任何益处,因此不宜封任何爵位。

    大家清楚有了这个开头,恐怕大唐一朝就没有皇子可以轻易封王了。

    自家人封完了,接下来是分封功臣。

    第一档是国公爵位:

    秦国公于谦,魏国公关羽,齐国公张飞,赵国公典韦,楚国公张合,韩国公简雍,吴国公岳飞,宋国公郭嘉,卫国公戏忠,陈国公田豫,梁国公邹靖,英国公张辽,莱国公马钧,申国公国渊。

    最早跟随李骏的一批人全都封了正一品的国公爵位,不过大唐的爵位只有俸禄,没有封地食邑。

    至于马钧和国渊这两个特殊的人,是李骏深思熟虑之后的,目的就是要鼓励更多人投身工农业。

    当然,这也是和内阁商议过之后决定的。

    李骏还留了一个国公爵位,这是要留给出海归来的甘宁的。

    而且只有公爵和侯爵可以传三代,其他的都是从第二代开始推恩。

    接下来以赵云、徐晃、诸葛亮、邓艾、徐庶、姜维、岳云等人为首封了数十位正三品的侯爵之位。

    接下来是正五品的伯爵,还有正六品的子爵以及正七品的男爵就更多了,足足有上千人之多。

    这里面除了一些功臣,还有很多降臣,这都是为了安抚人心的操作。

    封赏完功臣,大家都心满意足,李骏正了正身子,开始说出自己的决定

    “朕征战三十余年方得统一天下,如今已经年过天命,处理政务略感吃力,因此自今日起由太子李承监国理政。”

    话音刚落,众人大惊,李承更是诚惶诚恐地出列

    “父皇,孩儿尚且年轻识浅,恐难当大任,希望父皇……”

    李骏摆摆手打断了李承的表态

    “你也锻炼这么多年了,成绩有目共睹,朕不是试探,是真的觉得吃力了,怎么,你不应该孝顺一点帮朕分摊一些?”

    李骏这么大一顶帽子扣下来,李承再推辞可就是不孝了,也不再说什么。

    李骏也没有想给李承太大的压力,因此开口继续说道

    “大事小事你和内阁商议着决定,实在决定不了再来找朕便是,趁着朕还有余力可以扶着你走一段。”

    这话一出,也算是李骏的明确表态了,李承的太子之位很稳,其他人就别想东想西了。

    甩完锅给儿子,李骏接下来便和历史上的李唐一样,明确了道教为国教,认老子李耳为祖。

    这也算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好的出身。

    正事聊完了,李骏站起身挥了挥手

    “早点退朝吧,军事参谋部的各位全都随朕去宣德殿。”

    说完李骏就走了,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陛下这是又要打哪里了?”

    “难道是南中和交趾?”

    “会不会是西域?”

    “我猜是北面,陛下可是很早就说过想消灭鲜卑,封狼居胥的。”

    “好了,别嘀咕了,过几天不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