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太平天国的末路 > 第1177章 英国驻华舰队司令何伯

第1177章 英国驻华舰队司令何伯(1/2)

    .......

    最后英国舰长派乐德克厚颜无耻且又嚣张的回答:

    “”你们的炮台对准我们是什么意思?,是要打我们吗?为了两国友好,你们必须要拆掉“”

    “”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英法使者的态度很是嚣张,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太平军其他几位师爷怕这事儿闹大,他们找洋人好说歹说,但是英法人根本鸟都不鸟。

    气焰十分嚣张。

    双方谈判几个小时,最后不欢而散。

    英法使者派乐德克临走前丢下一句狠话:

    “”若不拆炮台,后果你们自负“”

    .........。

    可没想到这一句话直接点燃了首王范汝增的怒火,他拔出身上的来福枪,猛的往桌子上一拍:

    “”来呀.......有种就打,看谁怕谁“”

    这几个洋人瞬间被吓住了,完全没有刚才那种嚣张之气

    毕竟他们知道他们身在什么地方,他们现在在太平长毛的手中,搞不好这些太平长毛会真的将他们砍了。

    几人不敢多言,赶紧灰溜溜的离开了宁波。

    离开宁波之后,回到了军中驻地,他们向英国舰队驻华司令何伯耳边吹风:

    “”元帅先生“”

    “”宁波城内那些长毛,不肯拆卸炮台,我们好说歹说,他们都不肯拆“”

    “”他们还说,要是咱们不听话,他们要把咱们赶到海里去“”。

    ......

    何伯是英国舰队司令。

    他在1859年担任英国驻华舰队总司令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当中,领导英国舰队与大清帝国作战。

    屡次击败清军。

    1860年何伯带领舰队攻破大沽炮台,他还带兵攻占天津,直接威胁满清帝国首都北京。

    所以何伯在英法联军当中,属于实权派人物。

    英国舰队驻华司令何伯听到自己手下派乐德克这么一说,他大怒:

    “”什么......这些长毛想把咱们赶到海里去,简直是岂有此理“”

    “”我看他们是活的不耐烦了“”

    宁波让太平军占领,何伯本来就不爽,他一直想把太平军的势力赶出宁波。

    太平军盘踞在宁波,时刻威胁着他们大英帝国的航运,这是何伯不能容忍的。

    可当时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在进攻上海,而自己国家的英军主力正在与大清朝廷交战。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大清是目前是英国的敌人,所以何伯作为英国舰队指挥官,他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去打宁波。

    因为一打宁波,就意味着不仅要与大清开战,又算是与太平天国撕破脸。

    还有,何伯手底下的部队都派出去作战了,他无兵可用,再说上海比起宁波来说,保卫上海显然更重要。

    所以,何伯手底下的舰队都调到上海参与上海保卫战了。(阻止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进攻上海)。

    很多人会认为,保卫上海抵御李秀成,不是与太平天国撕破脸吗。

    其实这不算,上海是保卫上海,可以换句话来说是保卫自己国家在上海的租界。

    但是宁波就不一样了,英法在宁波没有租借,英法国攻打宁波并没有正当的理由。

    .........。

    虽说宁波城内的太平军首王范汝增很是嚣张,英国驻华舰队司令何伯却拿他没办法。

    毕竟英国实力再强,可就凭他们派到远东的这点远征军也不可能在中国进行三线作战。

    所以何伯忍着,在等机会。

    果然没过多久,机会来了。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后,大清的掌舵人咸丰皇帝怕的不行,他一边逃往热河行宫,一边命人与洋人议和。

    最终双方签订了“”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签订之后,朝廷是该赔钱的赔钱,该割地的割地,两方由最开始进行的战争关系,一下子变成了友好关系。

    朝廷与英国,法国又开始好的像兄弟一样。

    咸丰皇帝死后,慈禧接手大清帝国,因帝国实力不够,慈禧大胆使借助洋人的力量,来剿灭太平天国。

    这就是后来所谓的:“”借夷剿发匪“”

    后来朝廷开始与英法国联系,希望英法等国帮助自己剿灭太平天国,并承诺给予好处。

    英法国与满清朝廷结束了战争,一下子变成了盟友,成为盟友之后,英法国第一个眼中钉自然是上海,第二个眼中钉自然就是宁波。

    上海和宁波是重要出海口,是海运航线的交通要道,洋人只要控制住上海和宁波就可以控制大清的航运。

    所以保住上海,夺下宁波,成了英法国的首选。

    介绍了宁波的前沿历史,我们把时间回到1862年4月。

    也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