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太平天国的末路 > 第1149章 李鸿章拒不奉诏

第1149章 李鸿章拒不奉诏(1/2)

    .........。

    很快

    朝廷给的三个月之期很快过去了 ,曾国藩依旧拿不下南京。

    朝廷于是下旨,让李鸿章带着淮军以及手下重炮 前往南京 协助攻城。

    ........。

    朝廷的圣旨很快到达苏州,送到了江苏巡抚李鸿章的手中。

    李鸿章收到圣旨之后,并没有表现出高悦之情,反而陷入了沉思。

    倒是李鸿章的手下面刘铭传,程学启,郭松林等人显得尤为兴奋。

    “”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

    “”看样子朝廷对曾国藩特别失望,才让我们去打南京“”

    “”我们手上的重炮只要拉到南京城,不出三天,就可以将南京城塌“”

    “”到时候他曾国藩没拿下头功,我们拿下了头功,想一想就爽“”

    ........

    手下们个个喜怒之情言于溢表,好像立即想要带兵前去打南京。

    大家纷纷涌入李鸿章的行辕,要求李鸿章遵照朝廷的旨意,带兵去打南京。

    每个人都急于立功。

    这事儿若是放在一般人的身上,一个天大的功劳摆在面前,做梦都会笑醒。

    可李鸿章他不是一般人,他聪明绝顶,他直接摆摆手对众人说:

    “”不行.......不能去....我们坚决不能去,南京咱们没份,大家想都不要想“”

    .......

    其实李鸿章从内心来说,肯定想去打南京,立下这不世之功。

    他想,他很想,他特别想......

    可他深知自己一旦带兵去打南京,必然会得罪自己的恩师曾国藩。

    手下人有人猜出李鸿章是怕去打了南京,从而得罪了曾国藩。

    于是他们煽风点火说:

    “”巡抚大人.......这个年头最不值钱的就是情分“”

    “”您若打下南京获得头功,朝廷嘉奖给您赏赐官职,您就会爬在曾国藩的头上,到时候曾国藩生气又能怎么样?“”

    “”论实力,咱们又不输他“”

    ”大不了和他干一仗,到时候朝廷追究下来,我们是奉命行事,他是刻意阻拦,朝廷要惩罚也是惩罚曾国藩“”

    “”干大事儿不能太过妇人之仁“”

    .......

    手下人说得条条是理,可李鸿章依旧摆摆手,说:

    “”我们的队伍,是恩师帮忙提拔出来的,没有他,就没有我们今天“”

    “”攻破南京,剿灭太平天国,是我恩师曾国藩毕生的梦想,若我带兵插足,势必会被人骂我吃里扒外。

    “整个朝廷官场,视我为小人,这样的后果我担当不起“”

    ........

    李鸿章说一番话,把他的部下们说的哑口无言

    因为他的这些部下个个都是好战分子,为了获取功劳,为了击败敌人,常常是不择手段,没有任何诚信可言。

    苏州就是因为他们不讲诚信,把投降的太平军屠杀个精光。

    所以这些人对曾国藩并没有什么情分,在他们眼里曾国藩的湘军就是一个潜在的对手。

    不过最终还是李鸿章将这些人压住,这些人才安分。

    最后李鸿章在军师幕僚薛福成的建议下,给远在北京的朝廷回了一封奏折,又给近在安庆的曾国藩写了一封信。

    李鸿章在朝廷的奏折中,主要列出几条不能即刻遵守的理由:

    第一 手下队伍从上海出发,打了一年有余,几经苦战,极其疲惫,,粮草,兵员,器械,损失十分严重,人员急需休养。

    第二, 淮军主力即将进攻常州,湖州,特别是湖州战事告急,无兵可派。

    第三 淮军虽有炮队,但是多由小炮组成,攻打南京这样的坚城,火炮没有任何优势。

    而手中的巨炮缺乏实际作战经验,需要加紧训练磨合,等过个半年后,方可投入实战。

    李鸿章还在奏折中暗示,曾国荃性格易冲动,自己若带兵前去,恐怕引起不必要的冲突,损伤大清的国力。

    ........

    然后李鸿章又在给恩师曾国藩写信,李鸿章在信中强调:

    “”令敝军会攻于金陵,是朝廷的意思,我李鸿章绝对没有横刀夺爱的想法“”

    “”曾大帅您围攻天京多年,即将大功告成,未来攻克金陵的头功,应该归于曾国荃。

    我李鸿章不应插手,也不允许别人插手“”

    然后李鸿章又在信中强调自己的淮军:

    “”部队连战数月,疲劳不堪,急需修整“”

    反正李鸿章大致意思就是说:

    “”是朝廷要我去南京,我跟你(曾国藩)说一声,我不去“”

    曾国藩收到李鸿章的信后连连夸赞:

    “”李少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