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大逃杀 > 第393章 天可汗

第393章 天可汗(1/2)

    诸葛亮思索片刻,便摇了摇头:“沐道,这个秘密立储制,在我看来,只能算有一定的可取性。但立太子有助于稳定国本,这是这套东西所比不了的。”

    “另外我想问的是,这个所谓的清朝,这个制度有生效过吗?若是遇到咱们后汉,东汉的事儿,那又要怎么办?又谁来选下一任皇帝?”

    诸葛亮问的很清楚,若是皇帝是幼子,或者皇帝无子,那这个立储制度就毫无作用。

    这个制度能有用的前提是,皇帝本身至少要在合格水准线之上,另外,还要有有资格继位,有能力不摆烂的皇子,还最好还能有几个这样的皇子能做选择。

    皇帝手里没权,权在老妈手里,没用,皇帝本身是昏君,他凭个人喜好随便选,没用,只有一个儿子,没用,儿子质量不行,还是没用。

    场内众文臣人精们,这个时候也基本都回过神来,品出了详细的味儿,听起来还不错,但实操可能性,只能说尴尬。

    陈慎道:“这个制度在当时的清代,没有遇到过先皇完全无子的情况,有生效肯定还是有的。”

    “雍正选乾隆的是时候,几乎是明牌,当时的朝臣基本都猜到了,乾隆选嘉庆的时候,据说是有犹豫过很久,所以也算是有用的制度吧,再后面的乏善可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能选,就是两个人之间举棋不定,最后干脆连皇帝的权力都丢了。”

    郑桥道:“主公,军师,这个确实和眼下的情况并不适用,在咱们看来,皇子的教育问题是最重要的,做好了教育,至少能保证他合格。”

    “当然真的遇到天降昏君,和杨广朱祁镇那样,只能说是天要亡国,这时候需要能力挽狂澜的大臣。”

    “怎么赐予这些臣子权利,怎么保证这个权利不会变质,拥有这权利的臣子不会威胁到皇权,我认为这些,才是比较关键的地方。”

    刘备面露失望之色,看来是真的想太多了,不光是刘备,陈慎等人也没什么办法,这个除了开作弊,不然谁知道?

    就说朱祁镇吧,在发生致命的亲征前,除了和太监玩的不错,其他也挑不出什么太大的毛病来,所以是真的无奈。

    回过神来,刘备道:“昏君看多了着实憋屈,聊聊那位,次子的身份成为天可汗的皇帝吧,这个称呼光是看着,就很不一样。”

    陈慎点头:“我先解释一下可汗,这个称呼是三世纪,也就是百年后开始的,是北境异族们,给自己首领的统称。”

    武将们都有点不敢相信,既然北境的异族老大们,才是可汗称呼的持有者,那这个中原王朝的皇帝,在此之上,更是加个天字,别人能认同吗?

    若是不认,是否又会发生战争?

    郑桥笑道:“你们猜是他自己上的?并不是,当时他把所有北境的异族们,都打的跪在地上叫爸爸,这些个首领们,集体给他上的,共同承认他李世民,为天下共主。”

    这话说的场内武将们集体失声,文臣也是面露赞赏,当年武帝追亡逐北,在他们看来,已经是顶破天的功绩了,没想到这叫做李世民的,竟然也可以和武帝相媲美。

    陈慎点头:“自从始皇开创帝制以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若论文治武功两项,算上我朝开国太祖的话,他排第二。”

    “但咱们那会不算封建王朝了,只论文治,能与他并列的皇帝不少,只论武功,他是最能打的,所以文治武功综合来说,他就是那个第一,此为我个人的见解。”

    (关于李世民的问题,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他就是典型,教员说了“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所以皇帝打仗他就是第一,当然若是有人认为教员说了不算,铁木真怎么怎么滴,那就是你说得对。)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哗然,这个评价直接到了天花板,能如此之强吗?他做出了何等功绩?能被后世如此吹捧?

    陈慎继续说道:“在汉之后的大一统朝代里,只有唐,元,明,清四朝是靠打下来的,隋和宋,多少都有点摘桃子的成分。”

    “而说起打天下的速度,汉和唐的速度是最快的,都只用了七年。”

    “高祖那会的情况,诸位都知道,张良出谋略,萧何管后勤,韩信负责打仗,况且高祖本身也是一等一的强人。”

    “但这位唐太宗不一样,他打天下的时候,他的身份是次子,我用两个词,诸位就知道他在立国中的作为,功勋卓着,封无可封。”

    陈慎说到这儿,场内大部分人都心如明镜,作为次子,在立国之初,出了如此大的力,那长子会怎么想?

    除了政变,没有第二条路了。

    郑桥补充道:“我补充一下哈,唐太宗他爹,是不会废长立幼的,绝对不会。一方面是因为,前一任隋帝国,就是废长立幼直接二代而亡。唐高祖亲眼看着这一切发生,他绝对不会重蹈覆辙。”

    “另一方面,他生儿子的能力让人羡慕,他的长子,我们普遍认为,至少也有个守成之君的资质。”

    “只可惜他的二儿子是个千古一帝,只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