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大逃杀 > 第382章 世家和人口

第382章 世家和人口(1/2)

    刘备点头,世家大族的事儿,他比谁都清楚,终于还是要面对这个问题了,他看向左边的二荀和陈群。

    “文若,公达,长文,便说说自己的理解吧。”

    这三位是颍川世家的代表人物,这个话题由他们来接,也是最合适的。

    在座的人中,刘备除了血脉一无是处,早些年是真的织席贩履过的,关羽出身平平无奇,还是逃犯,张飞是杀猪的。

    不少人认为张飞家里有点小钱,多少也能算个世家,对此只能说见仁见智。

    要是世家家主都沦落到去当街卖肉了,那这世家也一言难尽了。

    诸葛亮虽然出身世家,但他那家庭情况,只能说懂得都懂,空有个世家名头,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没死在乱世里,真的就算命大。

    法正家也算是祖上荣光过,但到他这一代,基本也就没啥好说的。

    在座的,只有鲁肃,陆逊,是除了荀彧荀攸和陈群外,比较有能力的世家。

    荀彧准备拐杖站起身,刘备赶紧道:“文若和公达不必起身,坐着便是。”

    荀彧谢过后,缓缓说道:“站在个人的立场上,世家大族现在拥有的权力确实太大了,在座诸位都知道,几乎每个州都有这样的世家,还不止一两个。”

    “交州士家,更是如同土皇帝一般,我听闻他们几年前撩拨了陈都督,现在稍微收敛点了。但依旧还有那么大的能量,鼎盛期可见一斑。”

    “若是站回到世家的立场上,皇叔要推广的那些个科举的政策,压力会很大。”

    “我的意思是,压力大也要推,若是皇叔这边都推不出去,等到世子的时候,就更困难了。”

    科举的事儿不算太大的秘密,厅内的众人都清楚。

    刘备在登基之后,就会告知天下,两年后将在长安举行初次科举。

    并在各州府县,免费分发这次要考的经学,理学,文学,算学,工学这五科的实际资料。

    每个年龄适合的学子,可以登记后免费领取到对应的书册。

    要考经学的就领经学的资料,考算学的也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算学的不少资料,都是郑桥出的,里边有不少诸如一个池子边放水边注水的智障题目,定会气的所有的算学考牙痒痒。

    确定开考的日期,分发考试的资料,刘备对于这还没开始通知的科举,内心充满了希望,

    如此一来,世家垄断知识的壁垒,一次性就会被打破。

    本来郑桥建议的是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来,但刘备表示,这次要反对的就这次一起来,不用等到下一次。

    不过打一拳给个枣的道理,刘备还是谙熟于心,对于荆,扬,益三个州的世家,首次优待,可以拿到四成的科举报名名额,至于其他州,抱歉,只有三成。

    当然若是最后寒门报名人数不够,那再从世家中补充。

    刘备不信在免费发放考试资料,免费报名登记,这种能最大化拉近和世家子弟差距的首次科举,会发生凑不齐寒门考生的情况。

    陈群拱手道:“皇叔的这个科举方案,短时间内有阻力,但长远来看,绝对是千秋之功,陈家愿意鼎力支持。”

    荀彧看了他一眼,你这浓眉大眼的,换阵营倒换的挺流畅的,你家家主心里,说不定此刻就想骂人呢。

    颍川陈家都表态了,荀攸也没办法,只能拱手道:“荀氏也愿助皇叔一臂之力。”

    刘备点头道:“好,回头编写氏族志的时候,定让你们两家有一席之地。”

    没错,氏族志,李世民的政绩,陈慎等人毫不犹豫的拿来借用,现在听话的立刻拉拢,拉拢之后就给好处,至于不听话的嘛,嘿,真有那么头铁的吗?

    郑桥将氏族志的事儿,大致和厅内的所有人说了一遍,意思也很明显,现在加入是最好的,咱们自己人,最大的优待。

    不管你是临淮鲁家,吴郡陆家,扶风法家,江东的张,顾,朱三家,襄阳的黄家,宜城马家,益州的等等等,赶紧表态,回头就排在先列。

    众文武都是听的眼神发亮,谁背后还没个家族呢?

    光武当年的事儿已经证明过了,只要跟着刘备成了,回头自己单开一页族谱说不定都行,这可是大好消息。

    世家大族的事儿暂时告一段落,削弱世家非一日之功,诸葛亮翻了翻手中的纸册,开口道。

    “那么下一项,人口。”

    “沐道,随着天下太平,各种休养生息的政策上台,土豆红薯玉米等物大力推广,人口必然会快速提升。”

    “你们当初说过,王朝的终极矛盾就是人地矛盾,我和主公深以为然,这个后世可有解决的办法?”

    陈慎拱手道:“主公,军师,这个咱们普遍认为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往外打,把矛盾转移出去,况且有了更多的地,就能容纳更多的人。”

    “另一种就是提高粮食的产量了,同样数量的地,能养活更多的人。这点黄亭已经带回来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