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的末日避难所系统 > 第740章 一年时间

第740章 一年时间(2/3)

这一年来的对外战舰销售中,光是有人驾驶的多功能驱逐舰和无人驾驶的智能驱逐舰这两种,就卖出去了超过一万八千艘,其中八千多艘驱逐舰直接卖给了神圣同盟。

    八千艘驱逐舰,这个产量可以说已经是神圣同盟自己驱逐舰产能的一半还多了,可以说现在神圣同盟在和泰坦帝国交战的一年中,补充的驱逐舰里超过三分之一都是地球联邦建造的。

    而更加让神圣同盟又爱又恨的是,地球联邦卖给他们的价格,比他们自己生产的战舰还要便宜一成半,关键是还包邮。

    这样的价格和包邮促销,是任何银河系正在打仗或者准备打仗的文明势力都无法拒绝的。

    于是神圣同盟一方咬着牙在新的一年里,一口气又向地球联邦订购了一万五千艘的驱逐舰,还有其他各种战舰和支援舰艇同样也超过了一万艘。

    两万五千艘各式战舰,这可是足以组建五支A级主力舰队的庞大数量。

    这还只是神圣同盟一家用户的新年订单,原本还有些谨小慎微的反神族联盟那边,五千艘的订单不到四个月就交付了,在短暂的犹豫之后,他们也毅然决然下了一万三千艘的订单。另外一边,数十个其他的中小用户的新订单加起来的总数也突破了五万艘。

    如果算上星际和平公司的订购以及仙舟联盟的定制机械飞舟,在将来的一年中,地球联邦将会创纪录地交付超过十万艘各式战舰,订单的用户遍布整个银河系的大约八十个文明和势力。

    生产十万艘战舰,这一记录在银河系的历史上也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不要以为地球联邦的全部产能都用在对外销售上了。

    目前的地球联邦,主力舰队的编号已经排到了第二十一舰队,新编的几支舰队中,好几支甚至就连最好的盟友星际和平公司和仙舟联盟都还瞒着。

    其中第十五舰队是以原本德雷克招募的米玛塔尔军人为核心,配备了克隆士兵组成的“黑色枪骑兵”舰队,正式成为了地球联邦的正规军。

    同样的,以泰坦帝国投降的舰队官兵为基础,地球联邦的军人作为中高级指挥官,新组建的是第十六舰队,舰队司令官是费雪,全部是高机动战舰组成的第十三舰队。

    最后还有一支全部由大圣的分体智能AI操控的全智械舰队,这支舰队是新的实验型舰队,旨在研究全自动化舰队执行作战任务的可能性。

    莫白当然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另外一支主要由高级克隆人驾驶和操控的第二十舰队也已经组建完毕,这两种新型舰队代表了地球联邦太空舰队在迅速扩张之下的两种主要思路,也可以说是一种战术探索,等到地球联邦太空舰队的官兵人数逐渐被补充上来,也许这两种新型舰队就会逐渐作为实验型舰队消失掉。

    不管如何,现在的地球联邦已经拥有了二十一支正规舰队,五支地区防御舰队,还有家园舰队这个巨无霸,合计战舰数量接近十五万艘。现在的地球联邦舰队规模虽然还赶不上那些大势力,但是在主力的A级舰队的数量方面,已经不比他们少太多了,毕竟泰坦帝国的舰队虽然此刻已经有一百四十六支,但是其中的A级舰队也没超过三十。

    而且地球联邦的战舰基本上都是新锐的新型战舰,舰龄绝大多数都只有两年不到,比起泰坦帝国一些还在使用百年前老式战舰的小舰队来说,战力方面更是大大超出。

    拥有二十多支强大的A级主力舰队的地球联邦,如果只是防守的话,就算泰坦帝国的主力舰队全部压过来,莫白此刻也有信心将这些舰队全部拦在比邻星。

    悄悄地,星际和平公司已经将地球联邦的文明评级,划到了银河系前二十名的行列,而地球联邦最优秀的造船行业,更是正式被列为了前五。

    可惜星际和平公司不知道的是,按照地球联邦的舰队扩充计划,再过一年,太空舰队的主力A级舰队只会增加十二支,平均一个月一支舰队,但是执行小规模战斗任务的b级舰队和c级舰队将会大大增加,这是因为莫白把A级的主力舰队定义为和强大的文明势力交战的主力战斗舰队,例如维持控制星域安全、清剿星际海盗、探索未知危险宇宙区域等具备危险性,但是交战强度不高的作战任务,则会交给规模更小的b级和c级舰队。

    这些舰队中,b级舰队规模大约是三千艘左右,c级舰队更小,只有一千两百艘左右的轻型战舰。

    为此地球联邦太空舰队甚至重新编制了新的舰队编号列表,很简单,A级主力舰队的编号就是A1、A2、A3,b级舰队就是b1、b2,以此类推。

    这样下来,地球联邦的舰队将会在未来的一年里暴增到接近五十支。

    以此为基础,按照亚当的估算,地球联邦的太空舰队战斗力将会达到泰坦帝国的百分之七十。

    此时银河系原来最神秘的地区之一——黑暗星系,已经集结了超过六支地球联邦的舰队,引力带的融合机械怪的清剿工作已经进入了尾声,在反复的舰队梳理之下,最后的融合怪活动区域也被彻底清理。

    银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