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红楼烟云之七郎 > 第472章 尘埃落定

第472章 尘埃落定(1/2)

    奉天殿的那些皇室亲王被叫到了仁寿宫,北静王则领着一众武勋进了大殿。

    一个时辰后,太后在一群太妃的簇拥下,牵着先皇的两个小皇子,进了奉天殿,后面跟着那些动乱下存活下来的皇室宗亲们。

    太后看了一眼大殿上文武百官,宣读了禅位诏书:

    “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

    楚道陵迟,世失其序……

    于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

    君其只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国祚不到百年的大楚就此终结,成为历史!

    文武百官齐向新皇行礼道:

    “吾皇万岁!”

    贾琮当即宣布,册封前朝太后为“季夫人”,前朝清河公主为清河县主,送季夫人和前朝太妃、宗室等人去台湾岛安居,赐其良田。

    每年由皇家内帑发放银两、绸缎等物质,保其五代富足。

    太后领着众人跪谢皇恩后,在贾琮亲兵的护送下离开奉天殿。他们将有一日时间收拾细软,然后乘船去往台湾岛。

    前朝屠家就此离开奉天殿,退出历史舞台,

    贾琮缓缓登上御台,武勋们在大殿上大肆庆贺。

    文官中有欣喜的;有为儒家圣人“贾子”称帝而倍感荣耀的;

    也有暗自庆幸自己平稳过渡到新朝,新皇登基,按例会大赦天下,即便日后不被重用,没得罪过新皇也不会遭遇不测;

    也有少许怅然若失的。

    只有御史大夫樊泽霖身旁那位右都御史,担忧的看向他。

    满朝皆知樊泽霖是先皇用来牵制贾琮的,每每在朝堂上针对贾琮。

    据说他们家大门经常被泼大粪,都是贾琮的家臣中那些镖局武夫所为。

    右都御史的目光引来身旁文官们的注意,樊泽霖面无表情,静静的站在那里,心中却腹诽道:

    以他的智慧应该不会揭开自己与贾家的恩怨,而是继续让自己担任御史大夫,以彰显其皇恩浩荡。

    唯一遗憾的是,自己不能和外甥贾敖正常往来。

    当文官这边的动静引来了一些武勋的目光,忠靖侯指着樊泽霖上前道:

    “陛下,此贼乃前朝余孽,对陛下多有不敬,让微臣替陛下把他扔进这坑里,以儆效尤。”

    贾琮看向樊泽霖心想,当然不能公布他乃是贾敖的亲舅舅,贾琮道:

    “樊爱卿虽是嘴上叼毒,却是个刚直不阿的,倒是做御史大夫不二人选。

    朕并不熟悉政务,忘诸位爱卿兢兢业业,维持朝廷平稳过度。

    三日后登基大典,大赦天下!”

    文武百官忙领旨口称吾皇圣明、皇恩浩荡。新皇连樊泽霖都放过,文官们都松了口气。

    这时,像隐形人一般的牛继宗,突然双膝跪下,连磕了三个响头,道:

    “陛下,罪臣吃了猪油蒙了心,愧对皇恩,愧对同袍的情义。

    罪臣罪该万死,求陛下看在罪臣并未对陛下亲友们无礼的份上,给牛家一条生路。”

    贾琮淡淡的说了句:“准!”

    牛继宗说了声“谢陛下隆恩”便纵身跳进了陷阱中。

    贾琮在龙椅上缓缓坐下,环视文武百官道:

    “这一年多来,朕已在海外开疆扩土,那里水稻一年三熟,所产的粮食足以补上百姓所缺。

    牛家人都去那里耕作吧。

    粮食虽然够吃,但是要真正落到百姓的手中,诸位爱卿还有很多事要做。

    单说这粮食要运到陕、晋一带,沿途消耗就巨大。

    朕又从海外寻来了三样宝贝,土豆、红薯、玉米,它们耐旱,适合北方地区广泛种植。

    所以,新朝政务当务之急有四件事:

    首先是安天下,平稳过度;

    然后把我从海外带回来的粮食发放到饥民手中,朕有言在先,凡贪墨粮食者,朕决不姑息!

    其三,朕开拓的新土地上,需要开府立州,需要各路英才,还需要大量的人去开垦、种植。

    最后,全面推广土豆、红薯、玉米种植,落实到各县各村。”

    贾琮心想,落实了这四件事,解决了百姓的肚子问题,新朝就能大安,以自己的实力便没人能造反。

    接下来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为华夏一脉去开天辟地。

    贾琮看了眼奉天殿上遍布的陷阱,又道:

    “本朝不需要这些坑,把它们都填上。”

    百官听闻有一年三熟的土地可以为中原源源不断的提供粮食,皆大喜,称颂皇上圣德,一些心事灵动已经打起了主意。

    这时,贾琮的师兄,前朝内阁左士衡出列道:

    “陛下,眼下还有几件急事要办:

    陛下的登基大典,国号、定都、册封,内阁的任命。”

    贾琮点了点头,留下三品及以上文臣武将商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