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红楼烟云之七郎 > 第415章 鏖战燕山(一)

第415章 鏖战燕山(一)(1/1)

    平津侯的七万左标营原本是这样部署的:

    喜峰口和冷口各增援一万五千兵马,其余四万协防整个燕山一线的长城。

    有了这些兵力以逸待劳,多尔衮的奇袭就不能奏效。

    一旦他从哪个方向主攻,预备兵力——宣平侯的右标营就可增援。

    贾琮道:

    “既然已经获知敌军主攻方向在喜峰口,冷口在我撼山军身后,自然无需再增兵。”

    绝口不提撼山军为何发兵冷口而非喜峰口,就是想看看车正武的军事素养,他对燕山地形的了解程度。

    燕山是主要战场,他们若是真有心追随自己作战,早该做足功课,对燕山的地形应该有些了解。

    都是武勋世家,燕山是京师北面最重要的屏障,又近在眼前,正经的武勋之家都有收藏京师附近重要地区的舆图。

    哪怕这个时代的地图很抽象,但也能看个大概出来。

    车正武听闻,先是一懵,随后一拍头盔,恍然大悟道:

    “国公爷的意图是经冷口,进入燕山,沿着山坳绕到多尔衮大军的后方!”

    贾琮道:“你小子还不笨。”

    说罢继续领军前往冷口,车正武震惊的看着贾琮的背影,他这是要把多尔衮包了饺子!

    想到这里,车正武豪情顿生,拍马追上贾琮……

    三日后,燕山一条山坳中,一支大军正在不急不缓的行军。

    两旁巍峨的燕山高耸入云端,山上郁郁葱葱,山顶云雾缭绕。或通红、或橙色的黄栌、枫叶、火炬树点缀其间。

    半空中,一只老鹰盘旋了一圈,随后俯冲下去。

    贾琮和他的撼山军正迎着秋日的微风一路北上,抬头看了看重峦叠嶂的群山,贾琮心想:

    如此险要地势,若是两旁山上埋伏有伏兵,纵使撼山军再强悍也会全军覆没。

    当年归京途中,渡黄河之时被水清扬摆了一道(见118章),自那以后,

    贾琮每次率众出行,必派斥候往前方做扇形探查。

    自己能想到,深谙兵法的多尔衮想不到?

    按理说此处离多尔衮的大军还很远,但是,贾琮依旧传令下去:

    斥候在山中一旦发现有人,立即擒获,遇逃跑者,就地射杀,绝不留活口传消息出去。

    撼山军这些斥候全都出自近卫营鹰卫队,对于寻常斥候有绝对的武力优势。

    这时,一位亲兵送来了两封军报,上面写着:

    多尔衮今日率骑兵突袭喜峰口,目测有三至五万。

    左标营三万精兵,加上三千喜峰口守军,依长城、关隘而守,以逸待劳,定保喜峰口不失。

    落款是平津侯。

    另一封军报是宣平侯的,他已在京师筹集到贾琮所言的物资,

    今日便启程,率领两万步兵,外加一万弓箭手前往喜峰口后方二十里处安营扎寨。

    贾琮算了算时间,多尔衮比预计的最快时间晚了整整一天,想必是在突袭前,藏在山坳中修整了一日,他倒是善于用兵。

    喜峰口,此刻杀喊声震天!

    关外,一位三十出头披着斗篷的将军,望向关隘上、长城上厮杀的楚军皱起了眉头。

    他身旁一位将军道:

    “王爷,楚军已然有了防备,奇袭变成了硬碰硬,这仗很难打呀。”

    他口中的王爷,正是伪满摄政王——多尔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