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战国帝业 > 第725章 芍陂

第725章 芍陂(2/3)

回国休整,全军上下皆是欢欣鼓舞。

    田秀跟随大军回国,只命禁卫军驻扎寿春以防不测。

    临行前,田秀在寿春留下了尉缭、蒙恬、田儋三员猛将镇守。

    又让内史腾坐镇南阳以防不测。

    田秀在灭楚灭魏之后,分别在两国设置郡县。(此处参考秦国36郡)

    南阳郡就是其中之一。

    南阳郡的治所位于宛城,是连接关中、楚国、中原的军事重镇。

    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秦国就曾经在南阳设郡,不过后来此处反复易手,秦、魏、楚都占领过这里,南阳郡被取消数次,终于又重新恢复。

    田秀在返回赵国以前,有寿春官员来见,说是有要事陈奏。

    来人是一个年轻人,个头不高,说话时有浓重的淮南口音,他对田秀说:“久闻唐王仁爱百姓,今芍陂年久失修,河水时常泛滥,两岸百姓深受其苦,不知唐王能否拨款,为楚国百姓谋一些福祉。”

    (芍陂又名期思陂。古代淮水流域最着名的水利工程。相传系春秋楚相孙叔敖所凿,在今安徽寿县南。因引渒水经白芍亭东积而成湖,故名。)

    前世做考古学家时,田秀曾经参观过芍陂遗址,对这项工程大为叹服。

    芍陂利用淮河之水,灌溉两岸农田,养活了无数百姓,其伟大程度不亚于文明与后世的都江堰。

    听到芍陂年久失修,田秀毫不犹豫的就答应拨款重修。

    这让那位年轻的官员十分高兴,连连称赞田秀仁义。

    田秀发现这个年轻官员在和他说话的时候,除了有一点紧张之外,思维非常敏捷,几乎是田秀刚问出问题,他就能马上回答。

    这让田秀对这个年轻人来的兴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这年轻官员不知道田秀为什么这么问?但还是如实回答:“臣萧何。”

    田秀一听瞬间抬起头大为诧异,西汉初年的时候,有一位着名的丞相就叫萧何。

    难道就是眼前这人?

    可是不对呀!

    历史上的萧何明明是沛县人,并不是寿春人,难道是同名?

    “你认识一个叫刘邦的家伙吗?”田秀询问道。

    萧何和刘邦是老乡,只要萧何说认识刘邦,那此人就肯定是历史上那个萧何。

    “刘邦?”萧何皱了皱眉头,摇头说:“臣并不认识这个人,敢问大王此人是谁?”

    田秀一听萧何说不认识刘邦,就知道他不是自己要找的那个萧何,兴致便少了大半,随口说道:“没什么一个小混混而已。”

    这可不是田秀存心贬低刘邦,刘邦这个时候确实还是个小混混!

    一听田秀居然提起一个小混混,萧何顿时皱起了眉头,他想不明白,唐王为什么突然要提起一个小混混?

    田秀主动揭过了这个话题,说道:“寡人打算把芍陂修建的再大些,这样就能灌溉更多农田,让更多的百姓受惠,你觉得如何?”

    萧何听了以后拱手说:“大王仁义,芍陂的规模若是能修的再大些,毕竟能惠及百姓,不用数年,整个淮南,一定都能成为膏腴之地。”

    田秀点点头:“寡人把这项工程交给你,让你来完成,你看如何?”

    “让臣来主持这项工程?”萧何非常诧异。

    唐王居然要他主持修建这么大的工程?这可是他们两人第一次见面,唐王这么信任他的吗?

    田秀问道:“干不干?给句痛快话!”

    萧何忙道:“臣必定不辱使命。”

    目前萧何也就是个文攥,所谓的文攥,就是专门负责帮别人起草文稿的小吏,在楚国这就是个不入流的小官。

    萧何是跟着工尹混的,这次找田秀汇报修缮芍陂的工作,本来应该是工尹来汇报,但是工尹担心找田秀要钱,可能会挨骂,就找了个借口让萧何来。

    萧何不敢违拗上官的旨意,同时也想表现一下,自己就来了。

    没想到这一表现还真抓住了机会。

    有时候机会稍纵即逝,抓住的人和没抓住的人,命运就会截然相反。

    田秀缓缓点头面露满意,然后说道:“萧何,我把修建芍陂这项任务交给你,你觉得你几年能做好?”

    萧何想了想,回到了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十年。”

    田秀皱起了眉头,有些不高兴,显然是觉得太长了。

    萧何急忙说:“六年!六年臣就能完成大王的嘱托。”

    田秀依旧有些不高兴。

    萧何只好给田秀解释了一下,修建水渠的难度,修建水渠,可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征集百姓,肯定就会耽误生产,想不耽误生产,那修建水渠就快不了。

    田秀也觉得萧何说的有道理,这事确实是自己操之过急了。

    修水渠虽说是利国利民的,但确实急不来。

    田秀对萧何说:“寡人就给你六年时间,六年之后,寡人还要到寿春来亲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