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战国帝业 > 第703章 伐魏之役二

第703章 伐魏之役二(2/3)

同讨贼?”

    宁晨抱拳道:“末将愿意为令尹效死!”

    “善!”

    李园拔出佩剑指着前方大喝:“冲啊,诛杀叛逆!!!”

    项燕也跟着抽出刀:“诛灭国贼,取李园首级者,封君赐爵!!!”

    双方军队顿时如潮水般碰撞在一起,喊杀声震耳欲聋。李园这边虽士气尚存,但兵力悬殊,渐渐落入下风。宁晨护在李园身旁,奋力拼杀,身上已多处负伤。

    李园对宁晨说道:“将军,我如今大势已去,你砍了我的脑袋,去向项燕他们请功罢!”

    宁晨摇头道:“晨不才,但授令尹提携大恩,如今只有以死相报!”

    李园想起了自己在田秀写的一部画本中读到的一句词:“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不久后,李园死于乱军之中,宁晨也身中数十刀,重伤而死。

    宁晨直到死的时候都没有倒下。

    项燕见此,大为不解:“李园此人心胸狭隘,任人唯亲,国人皆恨之,宁晨居然肯为其力战而死,实在令我吃惊。”

    景驹用手绢擦了他刀刃上的血迹,说道:“我听说宁晨当初犯了罪要被判死刑,李园路过刑场,看他长得高大,就赦免了他,将他委任为自己的卫队长,宁晨看来是在报李园的知遇之恩。”

    项燕闻之叹道:“宁晨真义士也,传令,厚葬宁将军!”

    众军士齐呼:

    “厚葬宁将军!!”

    李园就没那么好运了,在死后被斩下首级,传首三军。

    他的家眷亲族也全都被景驹带人诛灭。

    景驹在诛灭李园家眷时,李园的小儿子李钟说:“我只有十二岁,还没有成年,按照国法,即便我父亲谋反,我也不应该被判死罪。”

    “呵呵!”景驹冷笑一声,举刀砍死李钟,然后对他的尸体说:“当初汝父也是如此对待黄歇的。”

    李园及亲族被诛以后,屈颂、景驹、昭平、项燕经过商议之后,认为现在的楚王熊悍是由李园拥立的,而他母亲李太后又是李园亲妹,将来若有机会楚王很可能会清算他们四家为李园复仇。

    为了避免遭到楚王的报复,四大家联合杀入宫,绞杀楚王熊悍,

    杀死楚王之后,四大家又带兵杀入后宫,杀死了太后李嫣。

    然后,四大家族共同推举熊悍的弟弟负刍为楚王。

    负刍成为楚王以后,便任命了昭平为令尹,项燕为柱国,屈颂为左尹,景驹为大将军。

    表面上来看,四大家都得到了拥立之功,各自皆获得了重赏。

    但实际上,四大氏族得利最多的是项氏。

    楚国以令尹为尊,其下便是柱国, 柱国就是武将之首地位在大将军之上,但是大部分时间里,楚国都不设置柱国,大将军一般为武将之首,柱国只是虚名。

    而项燕不仅成为了武将之首,还掌握了楚国大部分的兵力,景驹这个大将军反而没有获得军权。

    令尹屈颂也因为没有军队支持,沦为傀儡。

    楚国真正的话事人实际上成为了项燕。

    这引起了屈景昭三家的不满,楚王负刍同样对项燕不满。

    负刍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并不甘于当四大家的傀儡,负刍打算挑起其他三大家与项氏的矛盾,然后寻找机会将他们一起诛灭,重新掌握大权。

    楚国陷入内乱之时,另一边。

    李牧在轻取白马口后,便率领大军南下,绕过平阳,直取桂陵。

    夺取桂陵后,赵军距离大梁已近在咫尺。

    西线战场。

    杨端和率大军自顿丘出发过淇水直击朝歌,朝歌曾作为商朝国都,城防非常厚实,但经过数百年时间的发展,朝歌早就已经不复昔日辉煌。

    此时的朝歌,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小城,杨端和指挥赵军只用一天,便夺取朝歌。

    攻取朝歌后,杨端和又接连攻取虚、共、汲、宁、茂、修武等城,半个月内连克二十余城。

    十月份杨端和陈兵河水。

    魏王闻之大恐,急向韩、楚求援。

    韩王令韩将韩常率五万大军救援魏国,但韩常惧怕赵国,在大军出新郑后就停兵不前,不敢进入魏国。

    楚国那边,由于内乱刚过新王初立,楚国上下也是混乱一片,根本无暇顾及魏国。

    魏王只能把兵力都集中在大梁一带,准备死守大梁。

    历史上秦国灭亡魏国的时候,魏国坐困孤城,完全放弃了大量外围的防线,结果致使秦国轻而易举的占领了渡口,最终秦军放水淹城,魏国亡国。

    而这一次得益于信陵君,魏国意识到了渡口的重要性,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放弃外围的方向困守孤城。

    魏国此时还剩四十万大军。

    魏王将这些大军分为两部,一部分部署在大梁西侧,其目的是为了防守荥口、垣雍、修鱼等地防备赵军放水淹城。

    剩余的部队则全部集中在大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