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战国帝业 > 第664章 汉中归赵

第664章 汉中归赵(2/3)

好写了契约,将汉中郡抵押给田秀。

    契约书写完,成蟜就后悔了。

    “汉中还有几十万百姓,寡人怎么能把这些百姓都送给田秀?”

    “腾,你快派人去把田秀追回来!”

    成蟜不想让田秀得到汉中的百姓,他想让田秀得到一座空城。

    如果只是一座空城,那么田秀纵然拿到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内史腾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拱手道:“大王,能否听臣一言?”

    “说!”

    内史腾说道:“汉中人口十万户,近六十万人,这些人如果从汉中迁走,大王准备让他们去哪?”

    成蟜想也不想的说道:“当然是都到巴蜀去。”

    内史腾接着道:“巴蜀之地本就土地贫瘠,人口众多,如今再迁入六十万百姓,如何安置?且迁徙途中,必然死伤无数,百姓怨声载道,恐生叛乱。”

    成蟜眉头紧皱,心中烦闷,“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内史腾道:“大王,不如就将汉中郡与百姓一同交割给赵国。田秀得了汉中,就得养活那几十万张嘴,如此一来大王也能甩掉一个包袱,专心治理巴蜀。”

    成蟜沉默许久,长叹一声,“罢了罢了,就依你所言。只是这口气,寡人实在咽不下呀!”

    “咽不下去就别咽了。”内史腾心想。

    田秀府邸。

    “非,如今我们得了汉中郡,我想要你代替我去一趟南郑,抚慰汉中百姓。”

    既然得到了汉中,自然是要马上安民。

    田秀身边就只带了韩非,这事也就只能交给他去办了。

    韩非拱手领命。

    “丞相!”韩非放下手问:“这汉中既然已归我赵国,不知是设一郡,还是……”

    田秀不假思索的说道:“汉中归我们赵国了,当然是要设一个郡。”

    韩非说道:“丞相,汉中紧邻巴蜀,属于战略要冲,而且此地刚刚归附,如果直接设成郡的话,恐有不妥。”

    田秀来了兴致,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

    韩非道:“丞相可暂将汉中设为封国,选派一位威望高、能力强之人,以封君身份前往治理。

    此人需恩威并施,安抚百姓,稳定局势,同时加强军事防备,以防秦国反扑。待汉中局势稳固,再设郡治理不迟。”

    田秀摸着下巴,思索片刻后点头道:“此计甚好。只是这封君人选,却有些难寻。”

    韩非笑道:“丞相,长公子宽仁待下,他在巴蜀赈灾时,积累了不少声望,若派他前往,定能胜任。”

    “先生的意思是让我将汉中赐给继业做封地么?”田秀内心琢磨着这事。

    汉中交给自己儿子,肯定是比交给外人要放心的。

    只是田继业可是自己的接班人,如果以后常留汉中,岂不是不妥?

    韩非似乎看出了田秀的顾虑,接着说道:“丞相,长公子去汉中,可先以封君身份历练,积累治理经验。待汉中稳定,再召回朝中,那时他阅历更丰,于日后接掌丞相之位大有益处。”

    田秀听后,觉得很有道理,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只是继业年纪尚轻,初担此任,恐有不足。”

    韩非道:“丞相可派得力之人辅佐。”

    田秀犯难了。

    他手下的能人不少,但大部分都有官职,还有谁能跟田继业去汉中?

    “丞相,非愿意保举一人。”韩非对田秀拱手拜道。

    田秀惊喜的扶起韩非:“先生请言。”

    韩非说道:“鲁国有一大贤,名曰孔鲋,其乃孔子八世孙也,孔鲋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乃世之大贤也,丞相以此人辅佐长公子,必不会有错。”

    “孔鲋?”田秀觉得这名字耳熟。

    想了一会,他想起来了。

    孔鲋,秦末儒生,孔子八世孙,史书上说他精通经史,文采绝伦,善论古今,始皇帝统一天下后曾请他出仕,不过他没去。

    后来,秦末天下大乱,孔鲋曾经出山辅佐陈胜,担任他的博士,陈胜不听他的劝说,最终败亡。

    若不是韩非举荐,田秀险些忘了历史上还有这么一号人。

    “孔鲋先生在鲁国,孤能将他请来吗?”田秀有点没底,始皇帝都请不动孔鲋,自己真的行吗?

    韩非笑道:“丞相仁义之名天下皆知,只要丞相修书一封送往鲁国,臣相信孔鲋先生会愿意来的。”

    “好,孤即刻修书一封。”

    邯郸。

    乌云如墨块般堆积,狂风漫卷,雨似悬而未落,天地都变得万分压抑。

    街道上,行人匆匆归家,几个瘦骨嶙峋的孩子举着破碗在路边乞讨。

    但众人都顾着归家,无人在意这些孩子。

    “小桓,看来我们今天是要不到吃的了。”

    “哎,以为邯郸的人会有钱,没想到比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